msp;元载几乎是跌撞着钻进车厢。
厚重的车帘落下,隔绝了外面冰冷的光线和可能的窥探,狭小的空间瞬间被昏暗笼罩。
他背靠着冰冷的车壁,再也支撑不住,剧烈地喘息起来,胸口如同风箱般起伏,额头的冷汗涔涔而下。
“姓元……姓元……”他喃喃自语,声音嘶哑颤抖,脑海中全是儿子那张天真无邪的小脸,以及裴徽那双深不见底、毫无感情的眼眸。
恐惧如同冰冷的毒蛇,缠绕住他的心脏,越收越紧。
他猛地攥紧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试图用疼痛来驱散那灭顶的寒意。
“必须成……必须成!韫秀……孩儿……”他闭上眼,强迫自己冷静,大脑开始疯狂运转,思考着说服王忠嗣的每一个字、每一种可能、以及……最坏情况下的退路?不,他没有退路!想到此处,一股近乎绝望的狠厉取代了恐惧,在他眼中一闪而逝。“岳丈大人……休怪小婿……情非得已了!”
紫宸殿内,裴徽依旧伫立。
片刻后,他对着那片阴影角落,极其轻微地点了点头,嘴唇无声地动了动,吐出两个微不可闻的字:“盯着。”
那片阴影如同活物般,再次无声地波动了一下,随即彻底归于沉寂,仿佛从未有过异动。
但一股更隐秘、更危险的暗流,已随着元载的马车,悄然流出了宫门,融入帝都清晨尚未完全苏醒的街巷之中。
……
……
就在裴徽的指尖敲击过幽州的位置时,千里之外的幽州节度使府邸深处,一封用特殊药水写就、盖着狰狞狼头徽记的密信,正在烛火上被点燃。
跳跃的火苗映照着一张阴鸷而野心勃勃的脸——韩休琳。他看着信纸化为灰烬,嘴角露出一丝残忍而期待的笑容,低声对身边一个胡人装束的心腹道:“告诉狼主,时机……快到了。长安,很快就要乱起来了。让他们……准备好。”
心腹抚胸躬身,眼中闪烁着贪婪与凶光,无声地退入更深的黑暗。
……
……
长安城东,闹市喧嚣声隐隐传来,却被一堵高墙隔绝在外。
墙内,一座宅院静卧其间,如同繁华锦绣上褪色的一隅旧梦。
朱漆大门早已不复王府当年的鲜艳欲滴,漆皮斑驳剥落,露出底下深沉的木色,像陈旧的伤口。
石阶缝隙里,几簇青苔顽强地钻出,绿得刺眼,在冬日微弱的阳光下,无声诉说着门庭的沧桑变迁。
昔年门前车水马龙、冠盖如云的盛景,早已被时光的尘埃掩埋,只余下满园生机勃勃的绿意。
宅院深处,格局早已大变。曾经的亭台楼阁、曲水流觞之地,如今被一畦畦精心规划的菜圃取代。
萝卜缨子翠生生地挺立,菠菜铺展着墨绿的叶片,几株越冬的青菜在难得的暖阳下舒展筋骨,绿得几乎要滴出水来。
空气里弥漫着湿润泥土特有的、带着一丝腥甜的清新气息,混合着草木根茎被阳光烘烤后散发出的微涩芬芳,沁人心脾,却又隐隐透着一股与世无争的寂寥。
自裴徽在天工之城内首创温棚之法,成功在滴水成冰的隆冬产出鲜嫩欲滴的蔬菜,并将天工之城出产、成本大幅降低的玻璃推广开来后,长安城中稍有家底的富贵人家便纷纷效仿,将这“四季如春”的奇观搬进了自家府邸。
王忠嗣的这座宅院也不例外,甚至更显用心。
足足半亩地大小的玻璃温房,像一块巨大无朋、澄澈透明的琥珀,镶嵌在素雅得近乎简陋的庭院中央。
阳光慷慨地倾泻而下,穿过纤尘不染的晶莹玻璃,被过滤得暖融融、金灿灿,温柔地洒在整齐的田垄间。
温房内,湿润的暖意包裹着每一寸空气,与外界的清寒凛冽形成了冰火两重天般的鲜明对比。
水汽在玻璃内壁凝结成细密的水珠,缓缓滑落,折射出七彩的光晕。
温房中央,王忠嗣正蹲在田垄间。
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几乎看不出原色的粗布短褐,裤脚高高挽起,沾满了湿润的新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专注地为新栽下的一排茄子苗培土,动作沉稳而有力,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韵律,仿佛在完成某种神圣的仪式。
那双曾握槊擎旗、在万军阵前挥斥方遒的手,指节粗大如竹节,手背上布满了纵横交错的褐色老茧和几道深陷的陈旧伤疤——那是朔方风沙与胡人弯刀留下的印记。
此刻,这双曾令敌人胆寒的手,却异常灵巧地拨弄着细碎松软的泥土,小心翼翼地为每一株稚嫩、翠绿得近乎透明的幼苗覆上根基,轻柔得像是在呵护初生的婴孩。
岁月和际遇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沟壑,如同被犁铧反复耕耘过的土地。
曾经飞扬入鬓、顾盼生威的浓眉,如今颜色浅淡,眉宇间那叱咤风云、令胡虏闻风丧胆的凛冽英气,已被一种近乎枯寂的平静所取代。
那平静深不见底,如同一潭沉寂了千年的古井,波澜不惊。
只有当他偶尔停下手中的活计,透过温房那层薄薄的、隔绝了外界寒气的玻璃,目光穿透疏朗的枯枝,投向院墙外那片被分割成几何碎片的灰蓝色天空时,眼底深处才会掠过一丝极其细微、难以捕捉的波澜——那是对铁甲铿锵、战马嘶鸣的遥远回响?
是对血染黄沙、并肩作战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