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飘天文学>书库>历史军事>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 第767章 四千零五十三家‘惠民书坊\’

第767章 四千零五十三家‘惠民书坊\’

穿透了殿内沉凝的空气,带着风霜打磨过的粗粝感。

  殿门彻底打开,刘晏的身影清晰地出现在门口的光影交界处。

  一年前那个踏入这间大殿时还带着青涩惶恐、紧张得几乎同手同脚的年轻进士,已然脱胎换骨。

  他的相貌依旧普通,属于丢进人堆便难以寻回的那种,但眉宇间那股书生的怯懦与局促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风霜、压力和责任反复捶打淬炼出的坚毅与沉稳。

  皮肤明显黝黑粗糙了许多,那是烈日曝晒与寒风吹刮的印记;

  眼窝深陷下去,周围带着浓重的青影,如同用墨笔狠狠描过,清晰地记录着无数个殚精竭虑的不眠之夜。

  鬓角甚至有了几丝不易察觉的霜白,悄然诉说着这一年多的惊心动魄。

  他身上那件洗得发白、边缘甚至有些磨损的青色无品吏员官袍,却被浆烫得笔挺如刀,一丝不苟地穿在身上,竟奇异地透出一种磐石般的精干与硬朗。

  他步履沉稳,每一步都踏得极实,靴底踩在金砖上发出轻微而坚定的声响,目光平视前方,不卑不亢,走到殿中距离大案约五步之处,身形一肃,双手抱拳高举过头顶,继而深深弯腰,直至额头几乎触地,行了一个一丝不苟、标准至极的大礼。

  每一个动作都带着一种历经磨砺后的力量感,无声地诉说着这一年的沧桑巨变。

  当他直起身时,杜黄裳敏锐地捕捉到他左手手背上那道新愈不久的疤痕,在跳跃的炭火光晕下,像一条扭曲的粉色蚯蚓,从虎口边缘蜿蜒至腕骨上方。

  “免礼,赐座。”裴徽的声音响起,依旧平淡如水,却像无形的冰锥,轻易穿透殿内暖融的空气,带着一种直抵人心的穿透力,清晰地落在刘晏耳中。

  那声音不高,却让殿角的炭火爆裂声都似乎为之一滞。

  他深邃的目光如同实质的探针,缓缓扫过刘晏全身,从粗糙的面颊到挺直的脊背,最后落在那道手背的疤痕上,几不可查地微微一凝,眼底深处掠过一丝极淡的寒芒。

  “谢殿下隆恩!”刘晏依言起身,动作流畅而不失恭敬。侍从无声地搬来一只铺着锦垫的紫檀绣墩。

  他并未完全落座,只坐了半边,腰背挺得笔直如松,双手规规矩矩地覆在膝盖上,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显露出内心的紧绷。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裴徽案前那本深蓝色的《总录》上,心脏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骤然加快了跳动,咚咚咚的声音仿佛就在耳边擂响。成败荣辱,一年多的血汗生死,尽系于此。

  殿内一时陷入沉寂,只有炭火持续的“噼啵”声。

  裴徽并未急于开口,他似乎在品味着刘晏的状态,审视着这份由血汗铸成的答卷。

  时间在静谧中流淌,每一息都显得格外漫长。

  刘晏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两道审视的目光在自己身上逡巡,仿佛要穿透皮囊,直抵灵魂深处。他强迫自己保持镇定,但额角还是渗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

  “刘晏,”裴徽终于开口,打破了沉寂。

  他伸出修长的手指,骨节分明,轻轻点了点案头那份深蓝色的册子封面,发出“笃”的一声轻响,在寂静的殿中格外清晰,如同命运的叩门。

  “桌上这份总录,本帅已阅。四千零五十三家‘惠民书坊’,遍布大唐十道三百余州郡。”他的语气依旧没有太多起伏,却像投入深潭的石子,每一个字都带着沉甸甸的分量,在刘晏心湖中激起滔天巨浪,“一年零三个月……”

  裴徽微微一顿,目光如电,牢牢锁住刘晏的双眼,“你做成了。”

  ……

  ……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