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飘天文学>书库>历史军事>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 第713章 安庆绪与韩国夫人

第713章 安庆绪与韩国夫人

  夕阳如同一颗巨大而疲惫的琥珀,艰难地穿透笼罩长安南城上空那厚重、污浊的硝烟层,将最后一点带着血色的余晖,吝啬地涂抹在焦黑的城墙垛口、折断的箭簇、凝固成暗褐色的血迹,以及那面千疮百孔却依然倔强飘扬的“唐”字大旗上。

  空气里弥漫着刺鼻的硫磺、血腥、皮肉焦糊以及汗水和泥土混合的复杂气味,令人窒息。

  “严将军!郭大将军!”一声洪亮的呼喊打破了城头短暂的喘息。

  王准大步走来,脸上带着激战后的潮红和一种近乎亢奋的光彩,肩胛处裹着厚厚渗血的麻布,让他的动作显得有些僵硬别扭。

  但他抱拳行礼的动作却异常郑重,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声音洪亮得压过了四周伤兵的呻吟:“幸不辱命!我朝天阁兄弟今日豁出性命,斩获颇丰!那些叛军的重甲精锐,一个个跟铁疙瘩似的,倒也有不少成了咱们兄弟的刀下鬼!”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身后一群虽然人人带伤、疲惫不堪,但眼神里同样燃烧着兴奋和贪婪火焰的帮派武士们,声音里那股子精明劲儿更足了,刻意提高了音量:“现在事不宜迟,兄弟们都在等着!我等这就去按之前定下的规矩,当众下发第一波赏格!让兄弟们见见真金白银!听个响动!这番定能激励更多好汉在接下来的大战中豁出命去效力!”

  他的话带着这一年多养成的江湖豪气,却也像老练的商人一样,精准地戳中了这些刀口舔血汉子们最在意的东西——钱,以及随之而来的荣耀和认可。

  严武和郭千里相互搀扶着,两人身上甲胄破损,血迹斑斑,尤其是郭千里,面如金纸,全靠亲兵架着才勉强站稳。

  他们看向王准、李屿、杨暄三人的目光充满了真挚的感激,几乎要溢出来。

  郭千里嘴唇翕动,想说什么,却被一阵剧烈的咳嗽打断。

  面对这投来的感激目光,李屿脸上挂着得体的微笑,客气地回礼,语气真诚而谦逊:“严将军、郭帅不必如此。我等三个帮派,本就是隶属不良府,是郡王殿下的人!为殿下守城,护佑这一城百姓,正是我等分内之事,义不容辞!”

  他这番话,既点明了身份,也拔高了行为的正当性。

  杨暄立刻接口,声音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骄傲,下意识挺了挺胸膛,仿佛那无形的官职烙印正透过衣甲散发出光芒:“正是!我等三人身上,可都还挂着不良府不良将的官职印信呢!此番豁出命去,也算没给郡王殿下丢脸!”

  此时城头上,疲惫的士兵相互包扎,分享着干粮和清水。

  帮派武士们三五成群,兴奋地比划着刚才的战斗,炫耀着斩获的首级。

  远处,不良人如同黑色的磐石,沉默地警戒着城外。

  这一切,让李屿、王准和杨暄眼中闪过一丝难以言喻的自豪和更深的感慨。

  一年多前,他们还是长安城里人厌狗嫌、横行霸道的纨绔恶少,与裴徽并称“长安四大恶少”。

  命运的转折,始于裴徽执掌不良府。

  这位昔日的“恶少之首”,不仅给了他们实职官身,更提供了海量的情报、精锐人手、精良装备乃至官方的默许。

  凭借着这股强大的后盾,他们以雷霆手段吞并整合了长安城内外所有成气候的江湖帮派,最终形成了如今威震长安地下势力和民间江湖的朝天阁、煊赫门和天羽帮三大超级势力。

  这一年多,他们在裴徽推动的诸多大业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影子”角色。

  长安被围后,他们的作用更是急剧凸显,稳定城内秩序,输送物资,补充兵员。

  特别是在刚才城墙豁口处最危急的时刻,这四千多被组织起来的江湖草莽高手,用远超普通士兵的个人武勇和悍不畏死的狠劲,硬生生用人命顶住了叛军重甲精锐的狂攻,为丁娘那惊天一击争取到了宝贵的瞬间,其爆发出的力量,让所有轻视他们的人都为之侧目。

  “郭帅言重了!”杨暄终于开口,声音沉稳有力,上前一步扶住了想要强撑着躬身行礼的郭千里,他能感觉到郭帅手臂上传来的虚弱颤抖,“虽然我等和郭帅一样,都是效忠郡王殿下,但,”他话锋一转,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郑重,“郭帅与严将军,还有这满城的兄弟,用血肉之躯顶在最前面,日夜鏖战,寸土不让,才是真正的砥柱中流!我等不过是尽了本分,补上了该补的缺口。”

  他示意身边的亲随:“快,扶郭帅坐下歇息!”

  郭千里在亲兵的搀扶下,勉强靠在一个残破的箭垛边坐下,但那股军人的刚硬让他强撑着没有瘫软。

  他不顾身上的剧痛,对着杨、李、王三人以及周围聚拢过来的帮派头领们,再次郑重地抱拳,声音嘶哑却充满了不容置疑的真诚,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三位大当家!还有诸位好汉们!郭某是个粗人,不懂什么弯弯绕绕的漂亮话,但眼不瞎,心不盲!”

  他环视四周,目光扫过那些脸上还带着江湖草莽气、此刻却同样浑身浴血的帮派汉子:“今日!若非你们带着兄弟们及时赶到,用血肉之躯堵住那豁口,拼死相抗,一步不退!这南城墙……怕是早就插上叛军的旗了!长安城破,只在旦夕之间!这份情,长安守军记下了,这满城的老弱妇孺记下了!郭某代他们,谢过诸位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说着,他竟不顾杨暄的劝阻,用尽力气,坚持微微躬身,行了一个极为郑重的军礼。

  这份来自长安最高军事指挥官之一的、发自肺腑的礼遇,让杨暄、李屿、王准三人以及周围的帮众头领们都感到一阵意外,随即是强烈的触动。

  众人肃然起敬,纷纷抱拳躬身,郑重还礼,一种沉甸甸的袍泽之情在城头弥漫开来。

  严武也对着三人及帮众方向,重重地点了点头,眼中满是激赏。

 &emsp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