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飘天文学>书库>历史军事>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 第650章 潼关陷落后的各方反应

第650章 潼关陷落后的各方反应

  而留守潼关的,正是鲜于仲通的儿子和心腹。

  他们站在城头,远远地看着鲜于仲通狼狈不堪地逃回来,心中不禁涌起一丝犹豫。

  然而,当他们听到鲜于仲通声嘶力竭地呼喊着打开城门时,他们的迟疑瞬间被打消。

  至于太子李琮,来了潼关近一个月,对军队的影响力微乎其微。

  于是,潼关城头的将士们稍作迟疑后,果断地下令打开了城门。

  城门缓缓开启,发出一阵沉闷的嘎吱声,仿佛是这座古老城池的叹息。

  鲜于仲通如丧家之犬般,带着最后的一千多残兵败将,跌跌撞撞地冲进了城门。

  他的脸色苍白如纸,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滚而下,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噩梦。

  与此同时,安庆绪和田乾真率领的六万多叛军如饿虎扑食般,顺利地冲进了潼关。

  他们喊杀声、欢呼声震耳欲聋,让人不寒而栗。

  相比之下,驻守城内的官兵不过才三万多人而已,而且他们的战力犹如土鸡瓦狗,远低于叛军。

  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城内的官兵们顿时陷入了恐慌之中。

  更糟糕的是,鲜于仲通进城之后,犹如惊弓之鸟,完全失去了理智。

  他直接聚集了近万名从剑南道带来的嫡系人马,如漏网之鱼般,从另一头逃出城,往剑南道方向仓皇逃窜。

  这些人都是他的亲信,他宁愿舍弃潼关,也要保住自己的性命和势力。

  安庆绪急于控制潼关,杀入关中,以防范裴徽的大军如潮水般从洛阳杀过来。

  因此,他根本无暇顾及去追击鲜于仲通。

  他下令叛军迅速占领潼关的各个要点,巩固防线,准备迎接裴徽的进攻。

  而那三万多官兵,在叛军的猛烈攻击下,很快就土崩瓦解,潼关落入了叛军之手。

  ……

  ……

  潼关陷落的噩耗第一时间传到了洛阳。

  裴徽静静地伫立在洛阳宫城的观星台上,他的身影在苍茫的暮色中显得有些孤独和寂寥。

  他极目远眺,目光穿越层层云雾,落在西方天际那最后一抹残阳之上。

  那残阳宛如猩红的血迹,触目惊心,仿佛是潼关城破的惨烈景象在天空中的映照。

  秋风如凌厉的鞭子,无情地抽打在他的鬓角,卷起几缕未束紧的发丝,在风中肆意飞舞。

  “潼关被安庆绪攻破了,鲜于仲通领着一万残兵如丧家之犬般逃往剑南道去了,太子李琮按照殿下的旨意,已让其暂时销声匿迹。”严庄步履匆匆地走来,他的声音低得如同蚊蝇,仿佛生怕这消息会引起更大的恐慌。

  “不到两个时辰,消息就如飞鸟般传到了。”裴徽的眉头微微一皱,但他的声音却依然平静,没有丝毫波澜,更无半分惊愕之意。

  他的手指在汉白玉栏杆上有节奏地轻轻敲击着,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弹奏一首神秘的乐章。

  “而鲜于仲通果然如本王所料,是个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裴徽的嘴角微微上扬,似笑非笑,但那笑容却如同寒冬腊月里的冰花一般,冰冷而没有丝毫温度,他的眼中更是冷若冰霜,毫无笑意可言。

  “速传郭子仪、严庄、熊虎中、冯进军、杜黄裳等人前来议事。”裴徽的声音平静而又威严,仿佛潼关陷落只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随着裴徽的命令,观星台下的宫灯如璀璨的星辰一般,次第亮起。

  这些宫灯散发着柔和的光芒,将裴徽的身影映照得修长而又孤独,仿佛他是一个遗世独立的仙人,不食人间烟火。

  裴徽静静地站在观星台上,凝视着长安的方向,口中喃喃自语:“李隆基,你是否会如原本历史上一般……你将如何抉择?”

  他的声音很轻,轻得如同风中的落叶一般,仿佛只有他自己才能听见。

  半个时辰后,洛阳行宫的议事厅内烛火通明,亮如白昼。

  郭子仪等人马不停蹄地赶来,他们的身上还闪烁着夜露的晶莹,显然是匆忙赶来,甚至来不及擦拭身上的露水。

  裴徽高坐于上首,他的面前铺开一张绘制得无比精细的军事舆图,这舆图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上面详细地标注着山川河流、城池关隘以及各方势力的分布情况。

  “潼关已失,长安的门户已然敞开。”裴徽的声音低沉而又凝重,仿佛这简单的一句话承载着整个天下的重量。

  他的手指犹如一把锋利的剑,从潼关直直地指向长安,那一瞬间,所有人的目光都随着他的手指聚集到了长安。

  “安庆绪整编降军后,兵力已如滚雪球般膨胀至十五万之众。”裴徽继续说道,他的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对这个数字感到忧虑。

  冯进军的眉头紧蹙,宛如一座沉重的山岳,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焦虑:“殿下,我们是否应当即刻发兵勤王?”

  他的话语在空气中回荡,引起了一阵轻微的骚动。

  然而,裴徽却缓缓地摇了摇头,他的目光如炬,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仿佛能够洞悉他们内心的想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明日拂晓,本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