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飘天文学>书库>历史军事>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 第775章 天授王朝的第一页

第775章 天授王朝的第一页

 小主,

  随着一个个名字和驻地的宣读,一位位披甲大将依次铿锵出列,甲叶碰撞之声清脆密集,如同战场金戈交鸣。

  他们声如雷霆地领旨:

  “臣郭子仪,领旨!”郭子仪目光如电,锐利地刺向东北方,仿佛穿透了千山万水,锁定了范阳方向那个名为韩休琳的巨大威胁。他握紧了腰间的剑柄。

  “臣张巡,领旨!”张巡神色坚毅如铁,下颌紧绷,望向西南的目光充满了决绝。剑门关外的蜀地,将是他的战场,也是帝国西南的门户。

  冯进军、魏建东、郭千里、熊虎中等将领也一一应诺,雄浑的声音在广场上回荡,军人的铁血之气弥漫开来。

  此外,“……郭襄阳为天策上将,统领一万特战黑骑,宿卫宫禁,护卫天子!”

  这道旨意让郭襄阳出列。

  他一身玄甲,肩披猩红大氅,身姿矫健如龙,抱拳时动作带着青年将领特有的锐气与力量:“臣郭襄阳,誓死护卫陛下周全!”他统领的黑骑是天子亲兵,地位超然,装备精良,如同裴徽手中最锋利的匕首。

  “……司法独立,设监察院,颜真卿兼领……下辖御史台(纠劾百官)、大理寺(审判复核,设律例馆修法)……”

  颜真卿再次躬身,肩上的担子又重了一分。他深知,这柄监察之剑,既要锋利,更要握得正。

  “……新设太医院,统管宫廷及天下医药和各州郡国办医院,正五品院使统领……”袁思艺宣读这条时,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迟疑。

  这是裴徽力排众议加入的内容。

  一些保守派官员微微皱眉,认为医者贱业,何堪如此高位?

  但裴徽的目光平静地扫过,无人敢置喙。

  这体现了新帝对生民健康的关怀,是仁政的体现。

  “……地方行政,暂循旧制,节度使留任,各赐爵禄,以示恩抚……”此言一出,站在武将队列靠后的一些身着华丽袍服的地方大员们,明显松了口气,脸上堆起恭敬的笑容,纷纷躬身。

  这是稳定大局的权宜之计,却也埋下了隐患。

  这份冗长而细致的诏书,字字千钧,如同为新朝这艘刚刚起航的巨轮绘制了精确的蓝图,也奠定了未来权力运行的框架。

  宣读完毕,袁思艺的声音已透出明显的沙哑,额角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小心翼翼地卷起圣旨,双手奉还。

  广场上再次爆发出震天的“万岁”声浪,但这一次,声音中蕴含的情绪远为复杂:有对新制度的震撼,有对新职位、新格局的期许与揣测,有对自身命运变化的茫然,也有对未来的隐隐不安。这声浪比最初的朝贺更响,却也更显沉重。

  接下来,是冗长的群臣上表恭贺环节。

  各部、各寺、各监、各军府、地方代表……按照严格的品级和序列,捧着早已准备好的贺表,鱼贯上前,诵读着华丽的辞藻,表达着对新帝的忠诚和对新朝的祝愿。

  裴徽强打精神,努力维持着帝王应有的威仪。他按照礼官的低声提示,用威严而略显程式化的语言一一回应:“朕心甚慰……卿等勉之……”

  阳光渐渐升高,已近中天,炙热的光线毫无遮挡地倾泻在广场上,金砖反射的光芒刺得人眼睛发酸。

  沉重的十二旒冕冠压得他额角青筋微跳,汗水顺着鬓角滑落,浸湿了内衬的丝绢,黏腻地贴在皮肤上。

  衮服下的身躯也开始感到僵硬和燥热。

  典礼已持续了数个时辰,但他知道,这远未结束。更耗心力的太庙祭祀,就在午后。

  他端坐在至高无上的御座,目光透过晃动的玉旒,掠过阶下一张张熟悉又陌生的脸孔,试图解读那些隐藏在恭敬面具下的心思。

  每一道目光都带着不同的含义,汇聚到他身上,如同无数道无形的丝线缠绕。

  这金碧辉煌的宫殿,这山呼海啸的拥戴,此刻却像一座冰冷华丽的孤峰,将他与整个世界隔绝开来。

  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感,如同冰冷的蛇,悄然爬上心头。

  “陛下,吉时将到,请移驾太庙……”袁思艺不知何时已回到御座旁,小心翼翼地压低声音提醒,打断了裴徽纷乱的思绪。

  裴徽深吸一口气,那带着香烛和尘埃味道的空气涌入肺腑,暂时压下了心头的疲惫与疏离感。

  他缓缓起身,动作沉稳而有力。衮服上十二章纹随着他的动作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如同活了过来。

  冕冠的玉旒相互碰撞,发出清脆而肃穆的声响。

  随着他的动作,广场上瞬间再次归于寂静,十万道目光如同被无形的线牵引,重新聚焦在这位年轻帝王的身上。

  新的一天刚刚开始,“天授”的年号响彻云霄,回荡在长安城的上空。

  西南(蜀地)的阴云、朝堂的暗流(内阁制衡、元载野心、地方节度)、后宫的期待、万民的生计……无数重担,已沉沉地、不容置疑地压在了这位新帝的肩头。

  那方象征着“受命于天”的玉玺,烙印下的不仅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更是无法逃避、重逾千钧的责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涤荡寰宇”的宣言犹在耳畔,“廓清六合”的征途,才刚刚启程。

  就在此时,一阵突如其来的、带着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