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飘天文学>书库>历史军事>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 第615章 对俘虏的妙用

第615章 对俘虏的妙用

br />   杜黄裳此刻正全神贯注地俯身检查每一具尸体,他的动作迅速而准确,时而命人将那些重伤未死的敌军补上一刀,以绝后患;时而又亲自为受伤的士兵包扎伤口,展现出他对士兵们的关怀和爱护。

  在南边的山坡之下,犹如蚁群般密密麻麻的俘虏们,正像一群丧家之犬一样,蹲伏在那里,完全没有了之前的嚣张气焰。

  四周,一群裴徽一方的步兵手持连发快弩,如鹰隼般警惕地看守着。

  他们的存在就像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将这片区域严密地封锁起来。

  而在两边的山沟和山林中,偶尔传出的厮杀声和。

  郭子仪站在尸横遍野的战场上,他的步伐稳健而庄重,仿佛每一步都蕴含着无尽的威严。

  他的身后,数百名亲兵紧紧跟随。

  他们行走在大峡谷之中,马蹄声清脆而响亮。

  郭子仪的目光,首先落在了那一万多匹被己方人马聚集在一起的战马上。

  这些战马疲惫不堪,不再乱跑。

  然而,郭子仪知道,只要经过一番精心的休养,这些战马便会恢复往日的神勇,成为无坚不摧的上好战马。

  因为有大量的义军可用,裴徽一方如今最匮乏的并非兵力,而是骑兵。

  而骑兵的匮乏,主要是由于战马的数量不足。

  郭子仪深知这一点,所以他对这些战马格外关注。

  接着,郭子仪的目光转向了那一万多的俘虏。

  这些俘虏一个个都像被寒霜打过的茄子一样,无精打采地低着头,目光空洞无神,仿佛失去了灵魂一般。

  他们的兵器和盔甲早已被全部收缴,此刻只能像待宰的羔羊一样,乖乖地跪在地上,脸上的表情几乎都是麻木或者神色惨淡。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些俘虏们的脸上并没有流露出太多的绝望之色。

  或许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战争的残酷和无常,又或许是他们心中还抱有一丝希望,认为自己还有可能逃过一劫。

  最后,郭子仪的目光缓缓地扫过这些俘虏,最终停留在了单独蹲在一旁的武令珣身上。

  郭子仪看了一眼走过来的杜黄裳,轻声说道:“杜先生,你去和武令珣谈谈吧!”

  杜黄裳一听,顿时如醍醐灌顶,眼睛猛地一亮,他立刻明白了郭子仪的意图。

  他赶忙冲着郭子仪抱拳施礼道:“多谢郭帅给在下立下绝世大功的机会!”

  说罢,他转身在二十名不良人的簇拥下,如飞鸟般迅速地来到了一边。

  杜黄裳让人将武令珣带到了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然后两人便开始低声交谈起来。

  这一谈,就是十几分钟。

  一开始,武令珣的脸上露出了惊愕的神色,仿佛被一道晴天霹雳击中。

  他显然没有想到杜黄裳会来找他谈话,而且还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说这些话。

  然而,经过一番犹豫之后,武令珣的神色变得如同变色龙一般复杂起来。

  他时而皱眉沉思,时而点头应允,似乎在权衡利弊。

  最终,他还是下定决心,点了点头,表示答应了杜黄裳的要求。

  随后,武令珣在杜黄裳的陪同下,缓缓地踱步在俘虏群中。

  他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仔细地审视着每一个人。

  这些俘虏们或惊恐、或麻木、或茫然地看着他,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将会如何。

  武令珣在人群中穿梭,时而停下脚步,凝视某个人的眼睛,时而与身边的杜黄裳低声交谈几句。

  经过一番精挑细选,他终于从这众多的俘虏中选出了七百多人。

  这些人或许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特质,又或许只是武令珣凭直觉认为他们可用。

  这七百多人被武令珣像沙里淘金一样挑了出来,然后被带到了一个远离其他俘虏的地方。

  杜黄裳则带着人站在一旁,冷眼旁观着这一切。

  他对武令珣的选择并没有太多干涉,只是静静地看着,任由武令珣去处理这些人。

  一刻钟过去了,武令珣站在这七百多人面前,开始训话。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回荡在空旷的场地上。

  他告诉这些人,他们现在有一个机会,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然而,在这七百多人中,有二十几名神色略有迟疑的人,或者是因为其他原因,引起了杜黄裳和武令珣的怀疑。

  他们的存在就像是平静湖面上的涟漪,虽然微小,但却不容忽视。

  就在武令珣训话的时候,那些不良人如同饿狼一般,突然扑向了这二十几名可疑的俘虏。

  瞬间,场地上响起了惨呼声和求饶声。

  这些不良人毫不留情,手中的武器如闪电般挥舞,将这二十几名俘虏当场射杀。

  血腥的场面让其他俘虏们惊恐万分,他们的脸色变得苍白,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着。

  而武令珣却面无表情地看着这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