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城头时,卑职毫不犹豫地张弓搭箭,只听嗖的一声,箭矢如闪电般疾驰而去。”
“刹那间,准确无误地射中了那位趾高气昂的吐蕃主将,只见他惨叫一声,从城头上重重跌落下去。”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吐蕃大军登时乱作一团,群龙无首。”
“而此时,一直在密切关注战局的王节帅果断下令攻城。”
“我军将士们见状,顿时精神大振,如猛虎下山般冲向城池。经过一番激烈厮杀,最终轻而易举地攻克了这座坚固无比的石头城。”
“经此一役,卑职可谓立下赫赫战功。王节帅论功行赏,卑职因此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士兵,直接被擢升为都尉军官。”
“此后,卑职更是越战越勇,在后续的战斗中立下了两次射杀敌将之功。”
“再加上王节帅对卑职的极力褒奖与推崇,卑职之名迅速传遍全军,被誉为“万人敌”,成为了众人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说到这里,李晟微微停顿下来,端起桌上的茶杯轻抿一口,然后缓缓放下,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似乎沉浸在了那段辉煌的过往回忆之中。
片刻之后,他轻轻摇了摇头,仿佛从思绪中回过神来,接着便不再言语,只是静静地凝视着远方。
裴徽脸上满是感慨之色,不住地点头,言语之中尽是真诚和钦佩之意:“你这‘万人敌’的称号,可真不是浪得虚名啊!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面对如此赞誉,李晟此次的表现却一反常态,显得格外谦逊。
只见他宛如那成熟低垂的稻穗般,连连摆手摇头,口中说道:“大帅您太过奖啦,我哪敢当此等夸赞?咱们河西陇右军里可是勇士云集、猛将辈出啊!卑职不过只是略通弓箭之术罢了,若要论起真正的带兵打仗之道,跟诸多同僚相较起来,那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根本不值一提呐。”
听到李晟这番自谦之词,裴徽微微颔首,表示理解,但他的内心深处却不由自主地泛起了层层涟漪,思绪也随之飘向了别处。
他突然回想起另外一件事情来——安禄山在起兵造反之前,就如同一只阴险狡诈的狐狸,处心积虑地谋划着如何先行扰乱河西军队的军心,并设法废掉哥舒翰这位大将。
想来,安禄山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盘算,恐怕正是因为他深知河西陇右军中猛将如云、良将众多吧。
再联想到李隆基此前对待王忠嗣时那种百般猜疑的态度,裴徽心里便越发笃定,李隆基对于河西陇右猛将众多的情况肯定是心知肚明的。
或许正因如此,才使得李隆基对这些将领们心存忌惮,总是担心他们拥兵自重,威胁到自己的皇位统治。
因此,此次如果没有他裴徽竭尽全力地力保哥舒翰,那么李隆基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将哥舒翰废弃掉,并使河西陇右的军心大乱。
这样一来,局势就如同一只陷入深深沼泽中的麋鹿,无法自拔,最终只能完全掉入安禄山精心设计的阴险狡诈的阴谋陷阱之中。
这其中所蕴含的逻辑道理清晰明了,简直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
别说是什么英明睿智、武功盖世的明君或者圣君了,就算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臣子,只要稍加思考,都能够轻而易举地洞察到这里面隐藏着的玄机奥秘。
然而,令人感到惋惜和悲哀的是,正是因为那可恶至极的人性弱点,宛如一条贪得无厌、欲壑难填的毒蛇一般,紧紧缠绕住了李隆基的心窍。
使得这位曾经威震天下、风光无限的皇帝陛下,如今只知道贪图自己个人的逍遥快活,放纵自己的行为举止,肆意而为,全然不顾及国家社稷的安危存亡。
这种愚蠢至极的举动,实在是让人痛心疾首、扼腕叹息。
而这一幕场景,又何尝不是与历史上那些早期表现得英明神武、雄才大略,但到了晚年却逐渐变得昏聩无能、荒诞不经的君王们如出一辙呢?
至于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策略,才能够让李晟的卓越才华得到最充分有效的施展运用,裴徽目前还没有想出一个完美周全的方案来。
毕竟,对于李晟这个人的性格特点等方面,他的了解程度还远远不够深入全面。
要知道,他裴徽平日里暗中所作所为对当下朝廷和圣人来说,实在是大逆不道、悖逆天理,完全称得上是反贼里最为忤逆犯上的一个。
小主,
而熊虎中胆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刺当今圣上李隆基,如此胆大包天的行径,其叛逆的程度比起裴徽来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然而正是因为这样,裴徽才会毫不犹豫地大胆启用他。
不过呢,对于李晟这个人,裴徽心里却有些吃不准。
说不定此人乃是那种愚不可及的忠臣良将,满心满眼只有对朝廷和皇帝的忠心耿耿。
所以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裴徽最终还是决定先暂时把李晟留在自己身旁,如同那善于识马的伯乐一样,再好好地观察一阵子,看看这个李晟到底是不是值得自己委以重任的心腹之人。
且说那熊虎中,裴徽早已安排好了替罪羊。
就裴徽说服李隆基下午时分,那个找来的替身便已经代替熊虎中极其凄惨地命丧黄泉了。
当时的场景真是令人毛骨悚然、触目惊心呐!
只见那可怜的替身先是被五匹剽悍凶猛的战马拉扯着身体,硬生生地分成了五份,血肉横飞、惨不忍睹。
紧接着,裴徽又是一声冷酷无情的命令下达下去,那些手下们立刻驱策着骏马,狠狠地在那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