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飘天文学>书库>历史军事>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 第240章 与杨国忠暗中密谋之人

第240章 与杨国忠暗中密谋之人

  元载怎么也没想到,裴徽竟然会对他寄予如此厚望,委以如此至关重要的任务。

  这一刻,元载深感责任重大,但同时也暗暗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竭尽全力完成裴徽交付给自己的使命,绝不能辜负裴徽的信任和期望。

  他在官场摸爬滚打了将近二十个年头,这漫长岁月里的种种经历都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一个残酷事实——升官和个人真正的能力之间其实并没有多少直接关联。

  回想往昔,他每一次得以晋升官职所依靠的手段,无外乎都是那些见不得光的旁门左道。

  比如,对上司极尽谄媚之能事,阿谀奉承得让对方心花怒放。

  又或者想方设法地溜须拍马,揣摩对方心思,迎合其喜好。

  甚至不惜通过送礼送钱行贿这种卑劣行径来打通关节。

  可自从遇到裴徽之后,他却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原来还可以凭借自己实打实的才华和本事来站稳脚跟、谋求发展。

  此时,只听裴徽语气淡然地开口说道:“元兄先去吏部把相关手续办妥,然后就到兵部去报到吧!”

  稍作停顿后,裴徽又补充了一句:“要是遇上什么麻烦事儿,可以随时来找本帅。”

  “不过呢,通常情况下本帅不会主动去找元兄的。”

  “卑职谨遵主公教诲!”元载赶忙冲着裴徽恭恭敬敬地深深行了一礼,随后便转过身去,步伐快如疾风,大步流星地离开了此地。

  就在元载离开后不久,裴徽派人将郭千里和郭襄阳两兄弟叫到了跟前。

  裴徽让人重新上了酒席,毫无保留地敞开心扉,与兄弟俩促膝长谈。

  时间悄然流逝,不知不觉间,一个多时辰就这样过去了。

  终于,在这场深入灵魂的交谈即将结束之时,裴徽从怀中取出一份文书——那正是右骁军奉车都尉的任职文书。

  他郑重其事地将这份文书递到了郭千里的手中。

  郭千里可不是等闲之辈,他曾经官至正三品的金吾卫大将军!

  但面对这样一份职位的任命,虽然不至于像元载那样欣喜若狂、激动万分,但在他内心深处,依旧涌动着一股难以言表的情感。

  那份对裴徽的感激之情,恰似汹涌澎湃的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因为裴徽给予了他充分的尊重和信任,这种知遇之恩,让郭千里觉得自己就如同千里马遇到了慧眼识珠的伯乐。

  而与此同时,郭千里对于裴徽的敬佩之意更是如巍峨高耸的山峰一般令人仰望。

  在过去的大半年时光里,裴徽展现出的种种神奇手段简直堪称神来之笔,还有那天工之城内那些令人瞠目结舌、惊世骇俗的辉煌成就,每一项都深深地震撼着郭千里的心灵。

  拿到任职文书后的郭千里没有丝毫耽搁,当天便如同离弦之箭一般,快马加鞭地赶赴右骁卫上任去了。

  裴徽一直深信不疑,对于郭千里来说,想要完全掌控麾下五千右骁卫简直就是易如反掌之事。

  果不其然,事情的发展正如他所预料的那般顺利。

  在随后的短短一个多月时光里,郭千里已然敏锐地洞察到了右骁卫内部存在的一些问题——有部分人因他初来乍到便强占他人官职而心生怨念。

  然而,郭千里并未因此而退缩或采取强硬手段镇压。

  相反,他选择了一种更为温和且行之有效的策略。

  他从最基层的士兵着手,如同春雨滋润大地一般,慢慢渗透并感化他们。

  每一天,郭千里都会亲自投身于日常的训练之中,毫不摆架子地与士兵们共同承受艰辛困苦。

  再加上他丰富的带兵和练兵经验,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已经初步掌控了麾下五千人马。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五千人马的掌控会越来越彻底。

  与此同时,元载那边的情况也是风起云涌。

  兵部尚书王生寿在觉察到元载可能带来的威胁之后,从最开始便坐立不安起来。

  他犹如心急火燎地在暗地里绞尽脑汁想办法去打压元载。

  可令人惊叹的是,面对这一系列明枪暗箭,元载都能做到从容应对,巧妙地避开了所有陷阱和障碍。

  而且,在裴徽源源不断的钱财以及海量的情报信息强有力的支撑之下,元载轻而易举地就拉拢到了一批兵部原本处于中立立场的官员。

  这些官员们纷纷向他靠拢,并积极协助他搜集关于尚书王生寿办事不力的确凿证据。

  仅仅在上任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元载就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智慧和谋略,仿佛探囊取物一般巧妙而又精准地将一系列有关王生寿贪赃枉法的铁证搜罗到手,并迅速呈交到了裴徽那里。

  裴徽完全按照公事公办的原则来处理此事。

  他毫不犹豫地对王生寿展开了严厉的询问和深入的调查,准备依法依规对其进行严肃查办。

  这位兵部尚书王生寿可是出身于赫赫有名的太原王氏家族。

  太原王氏眼见自家子弟即将遭遇如此大难,顿时坐立不安。

  他们担心王生寿会丢掉兵部尚书这一重要职位。

  于是,经过一番紧急商讨之后,太原王氏决定主动出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