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飘天文学>书库>历史军事>蜀汉之庄稼汉> 第966章 曹(二)

第966章 曹(二)

/>   然后领着凉州刺史府与护羌校尉府共三万精兵悍卒,再加上五万自备武器的义从胡骑,雄纠纠,气昂昂地从居延郡进入了大漠。

  就在不少人梦想着这一回能捕获多少劳力时,后面过来的汉中公文这才开始在凉州传开。

  虽然明知这是为了保密,能在早期的时候欺瞒魏贼细作,但被欺骗了感情的众人一下子没办法接受,忍不住地暗骂不已:

  “曹!”

  “巡你阿母的塞!”

  “呵呵,冯鬼王的话……”

  PS:

  以下不要钱:再讲讲一个历史知识。

  好多人从一开始就在纠结关姬和张小四的地位问题,一直纠结到现在。

  事实上,这根本就不是个问题。

  为什么呢?

  大家先看我说的几个例子。

  刘禅登基后第一年就改元,按后世的眼光来说是不对的,是对刘备的不敬和不孝。

  你真要说诸葛亮不懂礼法,或者说是按某些人所说的那样,是为了尽快抹去刘备的影响,说法实在太过勉强,不能让人信服。

  但在那个时候刘禅偏偏就这么干了。

  而且还不止他这么干,魏国高平陵之变以后,魏国皇帝也这么干了。

  还有一个,就是曹叡,他在世的时候,就有臣子上奏,直接让他称烈祖。

  什么意思呢?

  就是我活着的时候就当祖宗了。

  看看明朝的大礼仪事件,曹叡活称烈祖的事情真要换到了明朝,不知要死多少大臣。

  明朝皇帝想要认自己老爹都不允许,你还想活着当祖宗?但魏国的臣子偏偏就这么干了,而且曹叡居然也答应了。

  这只能说,汉魏晋那个时候,仅仅是礼法刚刚兴起的时候,远没有明清那么严格。

  而我们因为离明清比较近,所以常常下意识地用明清时代的严格礼法去代入汉唐时代。

  事实上,汉唐时代的礼法是很宽松的,礼法真正严格起来,基本是宋朝,或者说是南宋。

  大怂打不过外人,只好拿自己内部人折腾。

  以前我们常说古人三妻四妾,后来,也不知是谁带的头,说古代是一妻多妾,而不是三妻四妾。

  这个说法吧,其实对也不对。

  对是因为礼法在很多时候,是这么要求的。

  但要说不对,是因为古人,至少宋朝以前的汉唐,却不是这么做的。

  春秋战国的时候,灵公有妻三人,同滥而浴,也就是说卫灵公和自己的三个妻子在一个大桶里玩湿身play。

  《汉书·霍光传》:皇帝问侍中君卿:使中御府令高昌奉黄金千斤,赐君卿取十妻。

  唐末更有一个牛人,叫刘汾,共立九妻,而且朝廷居然还承认了,还封夫人的名号给其中的五个妻子。

  至于三国时代有没有呢?

  有,不但有,而且还很多。

  《晋书》在记载司马家方面,自然是有很多错误,因为美化得太过份了。

  但在《天文》《律法》《礼法》这方面,因为没有美化的需要,所以还是值得参考的。

  在《晋书》中的《礼》篇里,就有专门记载嫡妻并立的讨论,而且还是用了非常大的篇幅来讨论。

  注意,这些讨论,重点是讨论嫡妻并立以后,子女对非亲生的嫡母,应当行什么礼法。

  还有就是,嫡妻并立会对宗族造成什么影响,要注意什么问题。

  因为古代的宗族,是维护稳定的重要力量,说白了就是要注意维稳。

  也就是说,朝廷是提倡一妻多妾,但如果你自己一定要并立嫡妻,只要不出事情,别人是不会说你的,朝廷也不会管你。

  为什么要有个不出事情的前提呢?因为对古人来说,并立嫡妻不是什么大问题。

  并立嫡妻以后,宗族或者家族所面临的礼法问题,才是大问题。

  因为礼法,是古人治理国家的理念基础。

  《礼》篇在这个话题上,是以一个诸侯国的国相为由头展开的,这个国相叫王昌,他的父亲因为战乱,所以前后娶了两个妻子。

  王昌是第二个妻子所生,天下统一后,他打听到自己父亲的第一个妻子早就在故乡去世了,还是下葬在自己老家的祖坟里。

  他不知道用什么礼仪去祭祀,所以就托了东平王司马楙向朝廷询问。

  于是满朝的百官对这个事情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从古人的案例,礼法,人伦等等各个方面吵来吵去,争论过程非常精彩。

  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

  毕竟有个古圣人舜双飞娥皇女英姐妹花的例子在前面,更重要的是,娥皇女英是双妃并立,没有谁为后的说法。

  你不能否认圣人,就没办法从根本上否认并立嫡妻。

  而你要否认舜,那就是自断礼法根基。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