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飘天文学>书库>历史军事>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第181章 湘州烽火连天起 蜀道兵戈动地来

第181章 湘州烽火连天起 蜀道兵戈动地来

r />
  他指挥若定,将士奋勇冲杀,竟一举击退北齐大军,斩首万余级。

  得胜归来,陈霸先刚回营,便有人来报:“王僧辩大人召集百官,正在商议大事。”

  王僧辩见到众臣,郑重说道:“国不可一日无君,湘东王贤德,当继大统。”

  群臣纷纷附和,联名上表,请萧绎登基。

  萧绎在江陵接到奏表,微微一笑:“既然众望所归,那我便顺应天意。”

  不久,江陵城内钟鼓齐鸣,萧绎正式即位,颁布诏书,宣告天下。

  诏书里说:朕继承高祖武皇帝与太宗简文皇帝的基业,平定乱世,恢复社稷。

  众臣认为天命所归,不可拖延,故朕顺应民意,登基为帝。

  为延续正统、惠及百姓,改年号“太清六年”为“承圣元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特此宽免:免除积欠租税;

  嘉奖孝子贤孙,赐予爵位;

  赦免囚徒,解除劳役禁锢。

  他登基的那天,没有在正殿举行大典,只是随便在偏殿召集百官简单走了个过场。

  “诸位爱卿,今日事急从权,一切从简。”

  萧绎环视众人,声音低沉。

  大臣们面面相觑,却无人敢多言。

  新帝登基,本该在正殿大张旗鼓,如今却如此仓促,可见局势之危。

  数日后,萧绎追尊生母阮修容为文宣太后,立长子方矩为皇太子,改名元良。

  次子方智封晋安王,幼子方略封始安王。

  “陛下,太子年幼,是否该多加历练?”

  一位老臣小心翼翼地问。

  萧绎摇头:“国事纷乱,先定名分,再谋后策。”

  此时,梁朝的疆土已支离破碎。

  江陵以东,仅剩长江以南;

  江北尽归北齐。江陵以西,勉强控制到峡口,再往西的益州,由武陵王萧纪割据,根本不听湘东王的号令。

  岭南更是萧勃的地盘,表面恭敬,实则自行其是。

  “陛下,益州武陵王拥兵自重,岭南萧勃阳奉阴违,该如何应对?”

  心腹大臣忧心忡忡。

  萧绎冷笑:“先稳住眼前,再图长远。”

  他虽称帝,实则权力不过千里,勉强算个“梁主”罢了。

  然而,祸不单行。

  就在萧绎登基之际,湘州长史陆纳,已经起叛。

  “报——湘州陆纳举兵造反,声称不认新帝!”

  探子慌张跪报。

  萧绎面色阴沉,握紧拳头:“果然,连湘州也乱了……”

  大臣们噤若寒蝉,殿内一片死寂。

  新朝初立,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却说这湘州刺史王琳,可不是一般人。

  当年跟着僧辩一起平定侯景之乱,那可是立了头功的。

  不过这人啊,功成名就之后就开始飘了。

  王琳老家在会稽,是个行伍出身。

  他姐姐妹妹都在湘东王宫里当差,自己又得宠,本该谨言慎行才是。

  可这人偏不,仗着有功就开始胡作非为。

  僧辩劝他还不听,最后只能偷偷上表,请求把他给办了。

  “大人,您这样下去怕是要惹祸上身啊。”

  僧辩曾这样劝过他。

  王琳却不以为然:“我立了这么大功,谁敢动我?”

  结果湘东王萧绎只是把他调任湘州刺史,算是给足了面子。

  可王琳心里发虚,总觉得要大祸临头。

  临行前,他把长史陆纳叫来:“我这一去要是回不来,你们打算怎么办?”

  陆纳带着将士们齐声喊道:“大人若有不测,我等誓死相随!”

  说完,一群人哭得跟泪人似的。

  到了江陵,果然出事了。

  王琳刚进殿,就被卫兵给按住了。

  朝廷直接给他定了罪,派始安王方略去接管湘州,还让廷尉黄罗汉当长史,带着太舟卿张载一起去巴陵安抚王琳的旧部。

  这一下可把陆纳他们给惹毛了。

  一群人哭天喊地,死活不肯听新来的调遣。

  张载也是个暴脾气,仗着有朝廷撑腰,上来就吼:“都给我闭嘴!

  这是朝廷的旨意,谁敢不从?”

 &ems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