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飘天文学>书库>历史军事>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第136章 独揽大权除政敌 天象示警告宫闱

第136章 独揽大权除政敌 天象示警告宫闱

  于忠与门下省的侍中等官员聚在一起,商议国事。

  “新君年幼,无法亲政,”

  于忠皱眉道,“不如请高阳王元雍主持朝政,裁决大事。”

  “可任城王元澄才能出众,却被高肇排挤,闲置已久。”

  一位侍中插话,“如今高肇西征未归,正是起用他的好时机。”

  众人点头,当即拟好奏章,呈报太后。

  可太医令王显心怀鬼胎,不愿权力落入二王之手。

  他竟假传太后懿旨,命高肇录尚书事,自己则和高肇的侄子高猛一同担任侍中,意图揽权。

  于忠等人早有防备。

  “王显矫诏乱政,罪不可恕!”

  于忠厉声喝道。

  次日,王显刚踏入殿门,侍卫一拥而上,将他按倒在地。

  “你们干什么?我冤枉!”王显挣扎大喊。

  “你侍奉先帝不力,还敢擅权?”于忠冷冷道。

  话音未落,直阁将军已挥刀环重重砸向王显腋下。

  王显痛呼一声,被拖出大殿,关进右卫府。

  当夜,他便咽了气。

  朝廷迅速下诏:太保高阳王元雍入居西柏堂,任城王元澄录尚书事,总揽朝政。

  “二王德高望重,由他们主事,再好不过。”百官纷纷赞同。

  朝野上下,一时心悦诚服。

  高肇西行至函谷关时,他乘坐的战车车轴突然断裂。

  这让他心里直犯嘀咕:“车轴无故折断,莫非是不祥之兆?”

  正疑虑间,京城的使者快马赶到,送来了皇帝驾崩的讣告,同时召他即刻回朝。

  高肇顿时脸色煞白,对随从喃喃道:“新君年幼,朝中必有变故。

  我此番回去,恐怕凶多吉少。”

  他日夜兼程赶回洛阳,路上家人前来迎接,他都避而不见。

  随从劝道:“大人何必如此匆忙?”

  高肇却厉声道:“你懂什么!迟则生变!”

  到了京城,他特意换上丧服,直奔太极殿。

  一进殿门就扑倒在地,嚎啕大哭:“先帝啊!臣来迟了!”

  哭得撕心裂肺,连殿外的侍卫都为之动容。

  殊不知,高阳王元雍和领军将军于忠早已在暗中谋划。

  于忠低声对元雍说:“高肇权势滔天,若不除之,必成大患。”

  元雍点头:“就依将军之计。”

  哭祭完毕,于忠上前搀扶高肇:“大人节哀,请到中书省商议要事。”

  高肇擦着眼泪问:“何事如此紧急?”

  于忠故作神秘:“事关重大,此处不便多言。”

  一进中书省大门,于忠突然高喊:“卫士何在?”

  埋伏多时的邢豹等人一拥而上。

  高肇大惊:“你们这是做甚?”

  话未说完,邢豹的铁钳般的大手已掐住他的喉咙。

  高肇拼命挣扎,但双手被死死按住。

  他的脸渐渐涨得发紫,眼珠凸出,舌头不自觉地伸了出来。

  不过片刻,这个曾经权倾朝野的权臣就断了气。

  于忠冷笑道:“威风的尚书令,也有今日。”

  随即命人拟旨,罗列高肇罪状,宣称其“畏罪自尽”。

  黄昏时分,一具裹着草席的尸体从宫墙的偏门悄悄运出。

  守门的侍卫小声嘀咕:“这不是高大人吗?怎么走这个门?”

  押送的太监瞪眼道:“多嘴!想掉脑袋吗?”

  尸体被送回高府时,全家上下哭作一团。

  高肇的妻子捶胸顿足:“老爷啊!你走得太冤了!”

  管家却急忙捂住她的嘴:“夫人慎言!这可是谋反的罪名啊!”

  高肇被诛杀后,高太后当然不安。

  胡太妃可不是省油的灯,她早就记恨高太后。

  如今逮着机会,立刻联合于忠等人,逼高太后出家为尼,迁居瑶光寺。

  从此,除非重大节日,她连宫门都进不去。

  “这叫什么?这叫痛打落水狗!”

  朝中有人私下议论。

  于忠这下可得意了。

  他一手掌控后宫,一手把持禁军,还兼任门下省首领,朝政大权全攥在手里。

  裴植和郭祚看不惯他嚣张,偷偷找高阳王雍告状:“于忠专横跋扈,该罢免他!”<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