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8章 放榜

r />   院吏将榜文贴在专门准备的青砖照壁上,用糨糊仔细地粘好四角。阳光下,墨字如蚁,密密麻麻地排列着。

  最上方“贞观五年泾阳县书院招录榜“几个大字庄重肃穆,墨色在晨光中泛着淡淡的青辉。

  人群如被磁石吸引般向前涌动。前排的人被挤得贴在照壁上,脸都变了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个个眼神中透漏着期待,想要在榜单上找到自己的名字。

  有人高声诵读起来:“甲等第一名,长安裴行俭!“

  这一声唱名如同一道惊雷劈在裴行俭头顶。他整个人僵在原地,耳边嗡嗡作响,仿佛所有的声音都远去了。手中的号牌“当啷“一声掉在青石板上。

  人群中的裴行俭,听到了自己的名字,眼神里骤然迸发出兴奋的光芒!

  考上了!

  甲等,第一名!

  自己没有辜负老师的期待!

  而在远处的李复和李承乾,早就知道了这个排名。

  裴行俭考第一名,靠的是他自己的本事,而不是因为是谁的学生。

  “王叔,你果然没有看错人啊。”李承乾笑道。

  这个裴行俭,有点东西。

  原以为,王叔看中裴行俭,是因为他的出身,再就是放弃长安城的书不读,独自前来庄子上的这份勇气,所以才直接带进了王府两卫的兵营,交给了苏定方。

  如此看来,王叔所看到的,是更长远,更深层次的东西。

  “我说过,裴行俭,他本来就是个人才。”李复笑道:“这一场考试,书院也能筛选出一些人,招进书院读书。”

  “当然,也不仅仅只有人才。”

  “还有要上启蒙学堂的孩子。”李承乾接话说道:“这些孩子,大多都是庄子上庄户家的孩子,是吧。”

  “没错,这书院设立之初,本来就是为庄子上的孩子们准备的,这算是给庄户们的福利之一。”

  “也不能因为来参加考试的人多了,就剥夺了庄子上的孩子们的权利,所以,还是要区别对待的。”李复笑道。

  李承乾微微颔首。

  突然,他又想到了什么。

  “王叔,你说,会不会有人,因为想让孩子进入书院读书,而选择到泾阳县这边来居住呢?”李承乾问道:“毕竟,他们来了,就算是泾阳县的人了。”

  “而且,家中的孩子,如果跟其他的人竞争入学资格,可能争不过,可若是在泾阳县居住,能够让孩子进入书院的概率,是不是就大大的提高了呢?”

  李复惊讶的看着李承乾。

  这就已经想到了学区房的概念了吗?

  果然是个聪明的孩子。

  “大唐的百姓也不是说选择到哪儿住,就能到哪儿住的,尤其是长安城周围,官府管理户籍十分严格,他们要是真有那本事,能将自己的户籍弄到这边来,那他们家里的孩子,还会怕参加书院的入学考试吗?”

  李承乾恍然大悟,也是。

  人群中的裴行俭回头望去。

  人群之外,正有几个兵士,目光中带着鼓励与高兴,看着他所在的方向。

  那是他在军营里的伙伴。

  一个伙的。

  在听到外围有学子议论榜首为裴行俭的时候,他们这才凑上来。

  “好小子,考上了啊。”

  他们挤进人群,来到了裴行俭身边。

  “考上了,没有辜负殿下的信任,没有给老师丢人。”裴行俭的眼眶里闪着热泪。

  很久,都没有感受过这种激动的心情了。

  即便是考试之前,就对自己有信心,但是真到了放榜的时候,还是能够感受到心里的激动。

  "让一让!让一让!"

  一个身材瘦小的少年从人群中钻出来,他的幞头歪在一边,露出几绺被汗水浸湿的鬓发。他抬头望向高悬的榜文,嘴唇无声地蠕动着,像是在默念自己的名字。

  “有我!有我!!!”

  有的学子在榜单上找到了自己的名字,兴奋的开始手舞足蹈,身边人纷纷向他道贺,看向他的目光中,也带了几分羡慕。

  参加入学考试的人很多,但是榜单上,就只有一百五十人的名字。

  "我也有!我考上了!"一个面容清癯的青年突然从人群中跳起来,他的声音颤抖得几乎变了调。他踉跄着向前挤去,腰间挂着的铜牌叮当作响——那是入院考试时发放的号牌。

  "乙等第七名,郑州李岩!"

  "丙等第十九名,幽州刘昶!"

  每念出一个名字,人群中就会爆发出一阵欢呼或叹息。有人喜极而泣,抱着素不相识的同窗又跳又叫;有人面如死灰,踉跄后退时踩到了别人的脚也浑然不觉。

  回廊下,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