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泾阳王做事,对于三家来说,也是互利互惠。
不然在长安城,守着匠作监,哪儿有这么多机会在朝廷诸多官员当中出头?
而庄子上的一系列工程,这两年,可是让阎家和姜家,出了不少风头。
虽然官职依旧是匠作监少匠,但是能够入了陛下的眼,能够有这种正经事可以做,就足够了。
这两年过年的时候,长安城阎家的宅邸,明显来拜访的人比前些年更多了。
不少人都是想要跟在自家夫君手底下,讨一份差事来的。
尤其是这次在庄子上给太上皇修行宫。
窦家的窦奉节能参与进去,杜家的杜构也参与进去,这明摆着,就是给年轻人机会了。
这样的机会,可不多见啊。
主持修建行宫的,自家夫君和姜确少匠,都是这方面的佼佼者,有他们两人带领,在他们两人手底下做事,不会太难,也不会太麻烦,无非就是做事勤快些,辛苦一些,行宫修好,资历就有了。
这种好事,谁不想掺和一二?
但是这种事情,他们家老阎说的不算,再怎么着,人选问题,要过泾阳王殿下这里。
顶多实在是有人情推搡不过去,拿着这个将借口,先推诿着,若是来找门路的人当中,的确是有可用之才,也就由自家夫君去跟泾阳王殿下提了。
为太上皇修行宫不算小事,而且据说今年庄子上要做的事情不少,正是用人之际。
在这边庄子上办差,就算是没有官身,只要干活得当,泾阳王殿下给的赏赐也不少。
对于家境普通一些的人来说,这里甚至也是个挣钱的好来处。
眼下庄子上普通的庄户最紧要的就是春耕,而阎立德和姜确他们这些人,开始提前安排人员和材料到庄子上来了。
修建行宫,干活的不仅仅是出力气的工匠,还有各个关节处的负责人,大多都是文吏,负责上传下达,记录工程各项细节及账目之类。
马周,王玄策,包括窦奉节,干的就是这方面的事情,甚至窦奉节要跟在姜确身边,学更多的东西。
他如今不努力不行,窦家要靠他支撑,在一年之内,做出点成绩来,来年要筹备迎娶永嘉公主。
李复这会儿正跟阎立德和姜确凑在一块,重新展开了早就已经定下的图纸。
“去年定下今年的工程,我就已经着人订购相关的用料了,提前支付了一大笔定金,账本也送到了泾阳王府,殿下可看过?”阎立德问道。
李复微微颔首。
“翻看过,只要能保证今年的用料齐全,钱不是问题。”
关于钱方面,李复的豪言壮语向来做不得虚。
“宫殿的主体,用料十分讲究,木料要从南方运送过来,有一些巨木,要从岭南走水路过来,等到送到长安来,估摸着也要到夏天了。”阎立德说道:“而且,这还是在途中不出意外的情况下。”
“去年下了订单,要一整年才能到长安?”李复惊讶了一瞬。
他在决定修新宅子的时候,用料也没有等这么久啊。
“是的,去年下定,商人要去南方走一趟,岭南那个地方,要采集巨木,不好进也不好出啊。”阎立德摇摇头:“这是最费功夫的,也是宫殿最耗费钱财的项目之一,大殿的,用料最为考究,毕竟是行宫。”
行宫,宫殿,那跟勋贵宅邸能一样吗?
庄子上的新宅子在修的时候,用的也是南方的木料,但是在形制上,根本与宫殿没法比较。
宫殿用的得是最上等的巨木做承重,而私宅,因为单间房屋面积不算巨大,因此承重的柱子,用不到如此高规格。
就比如太极宫宫殿内的柱子,三人合抱。
而庄子上的新宅子,最粗的柱子无非是两人合抱。
宫殿与私宅,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
“殿下要为太上皇修的这处行宫,与以往的行宫,还是有些不同的,主体大气,配套宫殿,园景,要求精致,设计风格还要与以往区分开,要有大不同。”阎立德笑道:“说实话,当初殿下提出这些要求,可是把我跟行本为难了一番。”
“想要有大不同,那就不能按照以往传统的宫殿来修了,宫殿的主体可以沿用传统,但是其他的一些规模较小的建筑,可以创新一番。”
“比如说,借鉴一些其他地方的建筑风格。”
“当初做这图纸的时候,我和行本参考了南方的园林,还有,来自西域的建筑图纸。”
“年前在长安城的时候,又跟西域的行商收了一些,他们国家的宫殿建筑,打算在大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再次更改图纸。”阎立德说道。
“来得及吗?”李复问道:“眼见着春耕结束就要开工了。”
“完全来得及。”姜确笑道:“从年前就开始准备了,反正当时在长安城里,闲着也是闲着,不过,这次一改图纸,不知道怀仁是否还要拿给太上皇过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毕竟,除却主体之外,其他改动,或许不小。”
“改动过后的其他建筑,要用到大量的石材,其中,不乏珍贵石材。”
“预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