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8章 商议2

了。

  李复翻开手里的资料。

  这一看就是誊抄过的,原版应该是在宫中,或者,宫中的也是誊抄过的,原版资料,还给裴家人了。

  裴世清出使倭国,是随着倭国的遣隋使一同回去的,也就是说,他们的路线,是遣隋使来中原的路线,而这条路线,一直沿用到现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毕竟,间隔也没多少年。

  趟出来这么一条路也怪不容易的。

  从中原出发,先到达百济,而后去竹岛,向南到舭罗国,经过大海中的都斯麻国,向东到达一支国,竹斯国,再向东到秦王国.......

  秦王国?还有这么个地方?

  又经过十余个倭国的附属国.......

  这会儿,倭国就有附属国了。

  狼子野心,狼子野心啊!!!

  倭国的都城邪靡堆,在魏志倭人传当中,记载的是邪马台。

  “倭王遣小德河辈台,从数百人设仪仗,鸣鼓角来迎。后十日,又遣天礼哥多毗,从200余骑效劳......”

  “这是隋书中的记载,如今结合裴世清回家写下来的这些资料,路线方面,是确定可以相信的。”

  百骑司拿到了裴世清的一手资料,估摸着过两天,就能从遣唐使那里得到印证了。

  裴世清在倭国停留了三个月,将在倭国所见到的风土人情,全都记载了下来。

  从他的见闻当中也能看出,倭国在极力的模仿着中原的文化习俗,以达到增强其社会文风发展的进程。

  只是,当时裴世清所见,如今读来,感觉那边的模仿,还是粗糙的很。

  所以说,中原稳定下来之后,才会有遣唐使来长安。

  说白了,还是想要继续学,继续让倭国的实力得以壮大。

  裴世清在倭国的这三个月,所见到的,是倭国的政通人和,见到了他们上下一心谋求改革的决心。

  虽然不知道当时裴世清是怎么想的,但是在李复看来,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啊。

  推古天皇,圣德太子谋求变革,这当中圣德太子作为摄政大臣,其重要程度是不言而喻的。

  得亏活到四十来岁就没了。

  不过,去年支持圣德太子变革的推古天皇,也没了。

  这算是好消息,毕竟,一个支持太子摄政,力求改革的倭王,本身就是个贤明的君主。

  敌人的君主贤明,这可不是李复愿意见到的。

  他更愿意见到,皇室跟外戚苏我家的争权夺利.......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