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海权之梦

  回到长安,刘轩未作片刻休息,径直前往太极殿,并命人召唤自己的谋士前来议事。

  如今,他的麾下汇聚了众多英才,除了汪太冲、秦修、单治国这些老人之外,更有秦宁七贤这样的新锐力量加入,可谓是人才济济。

  过了一会,大家陆续赶到。众人见墙壁上新近悬挂上了冀州地图以及承德、唐山两府的详图,不禁奇怪。

  为了防止地方势力过度膨胀,朝廷会采取势外就藩策略。所以刘玉虽是鲁王,但其真正的势力根基却在冀州。此番,因赵贵妃陷害刘轩之事,刘轩与鲁王刘玉虽没见面,却通过赵云裳这个中间人,展开了一场讨价还价。

  最终,两人达成交易,刘玉以防御北狄为由,向文帝提出请求,将冀州北部的承德府与唐山府“暂时”交由刘轩管辖。而刘轩则为赵贵妃求情,并最终促成文帝将赵贵妃释放出冷宫。

  待众人悉数到齐,刘轩缓缓开口,把这次进京祝寿的经过复述一遍。因涉及到妹妹的颜面,刘轩将自己被陷害的事情一带而过,但其中隐含的危机与紧张,仍让在场的每一个人听得心惊胆战。

  等刘轩说完,齐自励面带疑惑,问道:“王爷,承德和唐山地处冀州北部,乃是防范燕国和高句丽的前沿阵地。虽然与晋北相接,方便管理,可王爷只是代管这两府,无有直接任命当地官员的权利,反而需要自筹军粮,派重兵把守雁门、山海二关。这对我们有何实质性的好处呢?”

  计自谦神色凝重,附和着齐自励说道:“确实如此,虽然现在燕国正忙于与东北方向的渤海、高句丽交战,暂时无暇南顾,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而掉以轻心。燕国历来野心勃勃,一旦他们解决了东北的威胁,定会将矛头指向我们。再者,秦州初定,百废待兴,百姓们也只是勉强能够吃饱肚子,秦州财力物力仍然紧张。若要在冀北加强防守,扩军备战,那将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军费的筹措将会成为一大难题,不利于秦州稳定。”

  刘轩闻二人之言,微微一笑,缓缓开口,道出了自己的宏图大计:“本王在承德、唐山两府的布局,自有深意。我的目的,是在唐山开设一座规模宏大的造船厂。通过这个造船厂,打造出一支强大的水师,用以扞卫海疆。同时,我还将组建一支庞大的商船队伍,开通海上贸易路线,与海外各国做生意,以促进辖地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顿了一顿,刘轩接着说道:“未来,世界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海权时代。海洋将成为连接各国的重要通道,掌握海上力量,就意味着掌握了贸易、资源和战略上的主动权。若是我们现在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早晚会被那些来自西洋的强国所超越,甚至可能面临被侵略和瓜分的危险。因此,开设造船厂,打造一支强大的水师,势在必行,这是国家能够长远发展的基础。”

  汪太冲第一个站出来表示赞成,说道:“诸位,我完全赞同王爷的观点。当年,我曾陪同王爷与黄毛夷进行交易。当时我还不能理解,王爷为何要用我们上好的茶叶和丝绸,去换取看似普通的粮食种子。事实证明,正是那些红薯、土豆,让百姓们在这两年里得以吃饱肚子,免受了饥荒之苦。我也曾对王爷倾尽全力,去研发蒸汽机和火器的举动感到不解,但如今我们士兵的战斗力大幅提升,战无不胜,足以证明王爷的远见卓识。”

  说道这里,汪太冲环视了一下众位同僚,语气更加激昂:“而且,我在与那些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亲眼见过他们的船上装载着大量的金银财宝。这让我意识到,也许在我们所不知晓的海外世界,还蕴藏着无数的珍奇宝藏。王爷提出在唐山开设造船厂,打造水师的计划,正是为了让我们有机会去探索那片未知的海域,获取那些宝贵的资源。”

  听完汪太冲的发言,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刘轩见状,满意地点点头,随后将目光转向齐自励等人,神色郑重地说道:“齐先生,本王打算将你们师兄弟全部派往唐山,各自肩负起关键的任务。由你负责与当地官员的交涉与沟通,其余人分别负责主持矿石的勘探与开采工作、炼铁工坊的选址与建造、造船厂的建造以及造船工匠的招募等各项事宜。”

  齐自励正欲开口,岳自勉却已抢先站起,面带疑惑地问道:“王爷,长安的炼铁工坊目前正在建设之中,为何还要急于在唐山新建炼铁工坊?再者,若唐山地区并无铁矿资源,那岂不是劳民伤财,徒劳无功?”

  刘轩轻轻抬手,示意岳自勉坐下,然后缓缓解释道:“钢铁,乃国家建设之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国家的发展壮大,仅凭晋北和长安两处炼铁工坊,日后定然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至于唐山是否蕴藏铁矿……”

  说到这里,刘轩嘴角微扬,露出一个自信的弧度,他走到墙壁前,手指轻轻敲打着唐山地图上的某几个点,继续说道:“岳先生不必担心,本王有十足的把握。你们把重点勘探区域放在迁安与滦县一带,相信那里不会让你们失望。”

  小主,

  说罢,刘轩转过头,看着众人,道:“本王有一个宏大的愿景,那就是将唐山打造成为整个大汉,乃至全世界的钢铁之都。让唐山这个名字,因钢铁而响彻四海,成为我们国家的骄傲。”

  秦宁七贤闻言,纷纷起身,恭敬领命。

  刘轩欣然微笑,道:“本王知道,这些任务对于你们来说并不熟悉,甚至有些挑战。但我深信,以你们的学识、能力和智慧,定能克服一切困难,圆满完成这些艰巨的任务。这不仅是对你们个人能力的考验,更是对我们整个团队协作能力的检验。本王期待着你们在唐山大展拳脚,为国家的未来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齐自励代表众人表态:“王爷放心,我们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望!”

  刘轩示意众人归座,神色变得凝重起来,他缓缓开口道:“目前,我们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需要派遣至少两万兵马,前往雁门关和山海关接防。在派谁去的问题上,本王一时之间也难以做出决断。诸位都是智谋之士,不妨一同商议,看看有何良策。”

  听到刘轩的话,众人也纷纷皱起了眉头,显然这个问题并不容易解决。当前刘轩可调配的兵马虽然有七、八万之众,但其中汉军的数量却不足两万,若尽数派出,秦州的防务将主要由归化兵承担,这无疑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同样,派归化兵去接防山海关和雁门关两个重要关隘,又让人难以完全放心。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