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飘天文学>书库>武侠仙侠>下山后,景怡从孤儿变成了王爷> 第171章 进京途中情难舍

第171章 进京途中情难舍

  靖王拿捏着大舅哥皇帝,不理会他的圣旨,继续每天游山玩水,微服私访。

  碧霞大肚子,不能跟他了,现在就由蓝子涵天天跟着,成了“贴身侍卫”。

  蓝子涵原来号称“黑衣罗刹”,闯荡江湖,跟了靖王后,收了外号,眼里的锐气也渐渐收了。

  她出身商贾之家。

  上次靖王和碧霞上京出使倭寇国,没让她跟去,而让她监看初丹宫建设。

  她不辱使命,做得好好的。

  商贾之家出身的她,自然对资金使用精打细算,还节省了好多费用,原来预算五千两黄金,事实上才用了三千多两。

  现在乌日娜不在王府,靖王的日常开支就交给她打理了。

  事实上,蓝子涵比乌日娜更加会打理财务。

  毕竟她自小跟着父母经商,耳濡目染,对金钱账目更加细致。

  靖王回来,把大舅哥赏赐的一千两黄金也交给她打理。

  她都细细记录好,分成若干份,该存放王府的存放王府,该存钱庄的存钱庄。

  而且她太聪明了,整个衡州的钱庄,她都存着有。

  她说叫“分散风险”啊,反正靖王也不懂,由她去弄吧。

  王府的日常开支资费,都是由靖王府账房管事上报“编制”,再由度支司派发资费。

  一般每月资费都差不多。

  账房管事接收到了资费,再按靖王府的地位高低配给,叫“月钱”。

  王府里从王爷到丫鬟杂役所有人都有“月钱”。

  其实,靖王的月钱,一分一毫都用不上。

  吃住穿行,所有都是王府另外安排资费,自己的月钱哪里用得上?

  蓝子涵也把靖王爷的月钱存起来了。

  本来靖王想由紫霞来做这些事,只是紫霞郡主出身,衣来张手饭来张口,哪里懂打理这些?都打理不到一个月就叫苦连天。

  但蓝子涵做起来却得心应手。

  不得不佩服。

  靖王觉得蓝子涵现在身份也是“准王妃”,不要太辛苦了,要培养助手。

  蓝子涵就在王府里的丫鬟中找了一个标致、实在、聪明的来培养。

  这个丫鬟这样天天跟着她,也就成了内侍了。

  靖王无事,就经常带着蓝子涵去梓镇别苑,看望碧霞姐。

  有时实在想念雪丹母子,也骑快马奔跑几日,到蓟王府和雪丹相会。

  刚刚从蓟州回来。

  侍卫长说:“王爷,圣旨又下了。”

  不是上次那个公公来下旨了。

  “靖王接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宣靖王,即刻进京,不得有误。钦此。”

  和第一次诏书大同小异,只是多了几个字而已。

  靖王接旨,供奉在神案,照样不理。

  整个王府都知道靖王接旨而不理的事,都吓坏了,都说:“王爷有几个脑袋呀?胆敢抗旨?”

  靖王对所有人说:“你们放心吧,本王自有打算。”

  过了十天,又一个公公带着圣旨来了。

  “靖王接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宣靖王爱卿,见朕诏书,即刻进京,不得耽误。钦此。”

  靖王只接旨,不遵旨。

  接下来第三道圣旨,第四道圣旨,第五道圣旨……每隔十天都下一道圣旨。

  直到第十二道下了,是魏公公直接来的。

  魏公公说:“靖王呀,咱家都老了,走不动了,京城到衡州,路途遥远,皇上还是让咱家来下旨,可见皇上对这个圣旨的重视啊。”

  “靖王接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宣靖王这个刺头上京见朕,不得有误,再不来,朕就亲自来宣旨,看你敢不敢再抗旨,你的脑袋不要,你王府几百人的脑袋难道你也不要?钦此,快点来。”

  魏公公宣完圣旨,忍不住笑了起来。

  靖王忍住笑,把圣旨供奉在神案。

  神案都摆满了圣旨了。

  招呼魏公公歇息。

  魏公公说:“靖王呀,什么时候启程?”

  “魏公公辛苦了。本王打理好王府事务,即刻启程。”

  “好,咱家马上回京面禀皇上。”魏公公有个习惯,不

上一章目录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