篱笆把葡萄藤围起来,棉花黑炭淘气,已经盯着葡萄流了好几天的口水,万一来偷吃,他打了个冷噤。
他必须得防着。青青说了,得过十天后,毒素才能清除。
比起其他家的葡萄,刘家的葡萄长得又大又圆,别人家的葡挞只有豆子大,刘家的葡萄大小如雀卵,颜色晶莹碧绿,一个挤着一个,别提有多喜人。
但也特别招虫子,那些害虫很可恶,捡着最大最甜那颗葡萄,打个洞钻进去吃喝拉撒,葡萄水一流,整窜葡萄都坏掉。
他眼睛是刘家最好的,顺着一串串葡萄找虫眼是他的活计,找到后用剪刀把那一颗减掉,拿去喂鸭子,鸭子们能抢得打架,可是看出葡萄的美味。
今日刘青青一次性解决了他的烦恼,真是,太爽快了。
苏氏知道他们要回来,已经炖好了清汤线鸡。
准确来说是白水线鸡,苏氏做菜的宗旨是原汁原味,要保持鸡汤最纯正的味道,所以连一块去腥的黄姜都没放,刘慧兰尝了尝,嗯,暗黄色的汤汁有点浑浊,除了鸡肉的清香,不可避免的带了一点腥味。
她撇掉表面飘着的浮沫,捞起鸡肉,捡出鸡胸肉剁碎放进锅里熬煮,洒下四颗大葱,一把姜片,两个草果,一只八、角,煮了约摸半刻钟后,连汤带肉用纱布过滤,滤出的汤变得清澈透亮,杂质都被吸附在鸡胸肉上。
刘慧兰把过滤后的鸡汤倒回肉里,一起放入砂锅在小炉子上炖煮,加上一把黄姜,等金黄的汤汁不停翻滚,冒出浓浓香气,再加入一盆剥好的菊蓟芯。
锅里蒸了米饭,刘慧兰寻了个大盘子,剥开菊蓟外面的老花瓣,横切一刀,将菊蓟一个个摆好在盘子里,放到甑子里蒸。
蒸的功夫,她重新剥了四个菊蓟芯,洗干净切得细细的,敲了十个鸡蛋,加了一点水,和盐、面粉。用筷子飞速的打匀,把切得碎碎的菊蓟芯倒在鸡蛋面液里搅拌均匀,待锅里的甑子冒气,端起甑子,洗锅下油,先炸了一盆花生米,再煎鸡蛋饼。
等锅热的空时,她把黄姜葱白切得细细的,淋上盐巴蒜泥酱油茱萸油花椒油,成了一碗辛辣刺激的凉菜。
烧火的刘青青看着行云流水的阿姊,感叹她当了几日大厨,厨艺上越发得心应手。
晚饭是在黄勇的怀疑人生中度过的,鸡汤里嫩绿回甘的菜芯,盘子里盛开如莲花一般的甜菜,又甜又香的鸡蛋饼,真是是他带
来的鸭子都嫌弃的拳头花做的么?
不对,一定是因为他们家缺线鸡,缺鸡蛋,缺面粉,最重要的,缺刘慧兰一样的灵巧女儿。
毕竟,他们家也有大葱,但自己婆娘却做不出像刘家这样,辛辣香甜又下饭的葱白丝。
接下来刘青青说的话,让他感觉被馅饼砸中,总怀疑自己在做梦,忍不住在大腿上掐了好几下。
“黄叔,我们家要收购你们村的菊蓟,对了,就是你说的拳头花!一文一公斤!”
“要求每日都是现割下来的,你只管收,每收割一百公斤,给你一文的酬劳!从明天开始,每天收购一千公斤,等过几日,我们作坊改建好,再放开收购。”
“还有,我们还要买你们村的鸭子,四月龄中上三公斤的。
你们村的鸭子普遍太瘦,我建议从我们村买木薯渣喂养。你帮我问问,若愿意的改喂木薯渣的农户,我可以帮忙牵线。
四月龄上了三公斤的活鸭,有多少,我要多少!”
黄勇感动得几乎要落泪,拉着刘有山的手:“山子哥,我知道你们家厚道,我日子过得艰辛,但你们真的不用这样,这样照顾我,我实在承认不住。”
一公斤菊蓟一文钱,那不是送钱补贴他们吗,要知道,菊蓟很压秤,五六个就有一公斤,随便一麻袋就有五六十公斤!
他一天能砍三四麻袋,接近200公斤,就是200文,他去城里扛麻袋,累得半死,只能赚到50文一天,还有无数的壮汉排队等着干,不一定排到他。
刘家不是补贴他是什么?
第72章 第72章玉兔月饼
经过刘有山的再三保证,黄勇才相信,刘家不是补贴他,是认真的做生意。
他高一脚低一脚回了黄泥塘村,寻了村子里几个相熟的人家,约定明日一早去砍拳头花,不,是菊蓟花。
到现在他还不敢相信,竟然有人出钱买,这些满山遍野的拳头花。
还有他们村子的鸭子,不用再辛辛苦苦养一年,仅用四个月就可以出栏,无形中降低了他们养殖风险。
他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刘青青交代的事办好,摸黑一家一家去统计四月龄满三公斤重的鸭子。
月牙爬上了枝头,刘家一家洗漱完坐在一起说话,刘青青终于有机会把工钱给阿爹。
刘有山接过银子,还没捂热乎便捧到苏氏的面前,眉梢都是得意:“给,娘子,想买啥尽管买去!”
苏氏白了他一眼,嫌弃的收下,随意的放在床头柜的抽屉里。
刘青青哑然失笑,曾经一文钱都要藏在墙缝里的苏氏,现在根本不把五两银看在眼里。
刘慧兰从房里拿出包袱皮,一层一层揭开,露出两只木盒,打开大木盒捧出三只银手镯,笑盈盈道:“阿娘,我给你们买了镯头,听说戴银器能百邪不侵,你们一人一只。”
她原本打算买头花的,但随便一朵绒布做的头花竟要半两银子,觉得不划算,干脆买了镯子,阿娘阿青,还有翠翠,每人一个,大气又吉利。
主要是她看见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