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0-1790

br />
  而偏偏萧啜不和耶律岩母在面对萧耨斤时,因着身份的原因,天然就不对等。所以,萧耨斤的胜算依旧大。

  桐桐就想着,在那个耶律隆绪还有多久好活呢?他的太子登基为幼帝,亲娘还能自封太后,那就说明太子年岁不大登基的。而如今十四岁的太子都不算太小了!再大就成年了。

  如此推算的话,应该是死期不远了。况且,今儿她观察过耶律隆绪,大口的吃肉大口的喝酒,对他的身体可不友好。说不行了,那就是咯嘣一下的事。

  桐桐这么想着,就忍不住跟四爷吐槽:“赵祯执政期间,两国无战事,不是他的功劳。而是辽国根本无暇他顾。”

  就这样的情况下,你还给他送岁币,送个姥姥。你要是真有勇气,只要打出敢打的架势,他都得吓的让步。

  他自身内部都乱成一锅粥了,怕他干什么?

  所以,四爷的计划应该就是一个字——等!

  等着大辽的乱局。

  四爷就笑:没错!你这个记忆的角度很特别,但大差没差就是这样了。

  桐桐低声问说,“那耶律隆绪具体什么时候会……”

  “以你的猜测呢?”

  桐桐白眼一翻,你这个人,鬼的很!口口声声嚷着要签订契约,我怀疑你压根就没真的想签订。这玩意来来回回的协商价格,敲定具体的事项,没有三五个月,乃至于半年都不可能。

  咱们现在只能制定大方向,细节得朝臣逐一完善。

  这谈来谈去的,一年都能拖得起。

  她就猜测:“半年到一年?”

  四爷轻笑一声,“若无变故……”他的声音压的低低的,“半年。”

  桐桐愣了一下,半年吗?她叹了一声,“挺好的长者。”

  四爷也用白眼翻她,差不得得了,做戏做的可真像。

  桐桐窃笑,手上的力道都轻了两分,“所以……接下来,得跟耶律隆绪坦诚、真挚的交往。”

  这是态度问题,得叫天下人都相信,我们从无觊觎之心!跟之前糊弄夏州那边一样。别管套路老不老,好用就行。

  接下来,“得找机会寻衅滋事,最好是跟萧耨斤一系……闹点矛盾……”

  这是给日后的翻脸做铺垫。我们愿意跟辽国好好相处,但是我们跟萧耨斤,实在是处不来。反正,过错方一定得是对方。

  四爷就看她:“……”心里知道就行了,真不必事事说出来。高人之所以高,就高在什么都放在心里,你可倒好,恨不能刨个干净。

  桐桐打了个手势:懂了!这次是真懂了。

  四爷还是提醒,“不要小瞧任何人,有时候咱们这么一动,可能就会引起别的变故。所以,并不是事事能笃定的。”

  明白!会谨慎的。

  第二天狩猎的时候,连萧匹敌都觉得有可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真的!雍王太坦诚了。

  骑在马上,跟陛下并肩而行,雍王就说雍郡与大辽的相似程度,“一样是多民族,一样是番汉杂居,大辽的一些治国理念,我觉得很好,我就引入了雍郡……”

  晏殊心说:我怀疑你是为了燕云十六州收回来之后,好统一管理的。

  但耶律隆绪心情和辽国的大臣,却觉得这个恭维叫人很舒服,那真真句句都瘙到痒处。

  “……尤其是吏治的整顿,在下尤其推崇。大宋在吏治上,不提也罢。郡主两次闹上金銮殿,说到底,根子都在吏治……”

  夏竦觉得雍王不香了,哪有家丑外扬的?

  “对于科举的效仿,我觉得大辽如今比大宋要好。大宋今年科举,录取了八百余人。天下读书是好事,可天下人靠读书便能不纳税,于天下是利还是弊呢?”

  耶律隆绪大笑出声,“大宋若是你为君,大辽危矣!”

  四爷也笑,“大宋的读书人被在下得罪完了,我若有他想,需得杀尽天下读书人。可陛下呀,哪有杀尽读书人的道理呀?”

  是啊!大宋的天下是赵祯的,也是读书人的。赵祯的天下好夺,读书人的天下可不好夺。

  耶律隆绪点了四爷:“你当真是通透之极!朕平生所遇,唯你入朕眼。”

  两人竟是相见恨晚,十分投契。

  于是,这共猎的气氛特别轻松,没有剑拔弩张,只有惺惺相惜……

  第1782章 大宋反派(102)

  耶律隆绪是真觉得这个雍王非一般人,说实话,他想拉拢此人。

  尤其是看到跟在身边才十四岁的太子的时候,这种念头越发的强烈了。太子的性格也就这样了,绝不是雍王的对手。

  可怎么去拉拢一个人,与这个人结好呢?

  耶律隆绪就笑道,“雍王,你这般品貌之人,如此英雄人物,朕有一女,许你如何?柴郡主乃女中豪杰,不敢造次为正妃,侧妃许你如何?”

  谁只花才落下,就听到一声箭鸣之声,紧跟着一只鹰从天而降,就落在这一行人之前。

  那鹰是一只雀鹰,飞的极高,可其实只比麻雀大一点而已。

  这一支箭簇射穿整个头部,鲜血淋漓。<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