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虎士

中安顿下来后,许仲牢记他母亲“荀贞正用人之际”的训导,将那些“生死之交”的死党们一一召来。不过三四天功夫,荀贞手下就又多了十几个剽勇的剑客死士。

  这些人都是悍勇桀骜之辈,一般人统率不了,荀贞将之连同江禽、高甲、高丙诸人,加上大小苏兄弟以及史巨先等几个本亭的轻侠一并都交给许仲管带,别立了一个小队。

  正常的“队”一“队”五十人,这个“队”人少点,共有三十四人。

  人虽少,尽皆轻侠敢死之士,无不刀剑娴熟,勇敢过人,能以一当十,又多有坐骑,荀贞为壮其声威,遂以美名称之,号为“冲阵”。以许仲为“队率”,任江禽为副,归由自己直辖指挥。联系到许仲“丑虎”的绰号,里民们底下里都称其为“荀君虎士”。

  ……

  队中的这些人都是乡中的轻侠,从各亭汇聚而来,云集繁阳,自不可避免地会引起诸亭亭长与乡里的注意。

  荀贞本还担心,怕会被他们告上县廷,结果等来的却是诸亭亭长的感谢和乡里的称颂。——原因很简单,所谓轻侠,说的难听点,大部分其实也就是无赖儿,平时没少惹是生非,而如今都投来繁阳,受荀贞约束,各亭的亭长包括乡里顿时都轻松许多,地方上也为之安宁起来。

  这样看来,倒是正好落实了县君对荀贞的褒扬:能“折恶导善”。

  ……

  整个繁阳亭的气氛蒸蒸日上。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戏志才一直没有来过。荀贞这日正在舍中后院的树下坐着,琢磨要不要过两天等到休沐了去一趟阳翟,陈褒过来了。

  “荀君。”

  “嗯?”

  “在想什么呢?”

  “在想一个人。”

  “……,可是文聘么?还是幼节?”

  文聘自拜师后,隔三差五地常来,亭舍诸人与他都熟悉了,也都知道了他是荀贞的“同门师弟”。在许仲来了亭舍后,许季也常过来。荀贞每日忙於公事、操练,忙得脚不沾地,也就在他们两个人来时能稍微放松一点。

  “不是,是另外一个人。……,怎么?你有事找我么?”

  “冯家送来的米粮快用完了,最多够再奖赏两次蹴鞠。下边怎么办?是再去冯家要点?还是令诸里再凑点来?”

  以荀贞今日的名望,不比当初,只要他一句话下去,无论冯家还是各里肯定都会老实应命。不过他的心思已不在蹴鞠上了。仰头看了看头顶的树冠,他说道:“天冷了,叶子快落完了。”

  “是啊,早两天过了霜降,马上就要立冬了。”

  “霜降,秋之末;立冬,冬之始。天越来越冷了。天一冷,穿衣就多,人的手脚也会不灵活,再上场蹴鞠怕就会有不便。”

  “荀君的意思是?”

  “蹴鞠已一个多月,米粮将尽,可以先停下来了。”

  荀贞对陈褒、程偃、许仲略微透漏过自己的“操练计划”。陈褒“噢”了一声,说道:“如此说来,荀君是想改令乡民练手搏、刀剑,习射了么?”

  “不错。”

  先用蹴鞠来提高里民们的积极性,并使其习惯服从命令,这是第一步。第一步完成后就可以开始第二步,第二步即操练“硬件”。

  荀贞操练的目的就是为借机打造自家班底,好容易召集来了百余人,立下了威信,得到了他们的敬畏,若不能使其上阵杀敌,蹴鞠得再热闹,又有何用?而若想能使其上阵杀敌,刀剑、骑射的技能必不可少。若将第一步比作“序幕”,这第二步算是操练的“正式开幕”。

  陈褒担忧地说道:“蹴鞠时有米粮作为奖赏,如今米粮将尽,突然改为习练手搏、射箭,乡民们会不会有不满?”

  “我自有计策。”

  “什么计策?”

  “你担忧的是若无赏赐,里民们会否不满,那依照蹴鞠的例子,一样给他们赏赐不就行了么?”

  “如何给赏赐?”

  “手搏、刀剑,训练一段时日后,一如蹴鞠,也令各队上场比试,每六日一次,每次上场一‘伍’,胜者给钱。习射,则以钱置靶上,凡能射中钱的,钱即归其所有。”

  “这样最好不过!……,只是荀君,这用来奖赏的钱从哪里来?还问冯家、诸里要么?”

  “可一不可再。你看我像贪得无厌的人么?”

  “那从何来?”

  “由我出就是。”

  “啊?”陈褒一脸的吃惊,劝道,“荀君,我知君家颇有良田财产,君亦非惜财之人,但这用来奖赏的钱肯定会需要很多!还请三思。”

  荀贞笑道:“天地之初本无钱。钱,为人所造,供人所使,把它用在该用的地方不正是应该的么?些许浮财,何足道哉!”

  他话说得漂亮,他也确实不可惜这点“浮财”,不过事实上,他也有过仔细地盘算。

  首先衡量过自家的财力,“量力而为”。

  其次,这赏赐给钱,听起来会很多,其实不然。

  一则,手搏、刀剑是六日一比,每一次只奖赏五人,一个月二十五人而已。如今十月,最多再有两三个月,里民们就该解散,去忙乎农活了,也就是说,统共下来,只需要拿出七八十人次的钱来当奖赏就足够了。假设一人一次奖赏五十钱,总共还不到五千钱。

&ems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