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飘天文学>书库>历史军事>四合院:我的一亩三分地> 第263章 过年,回家!

第263章 过年,回家!

  “大学生回来啦?”

  “嗯,回来啦,三大爷您看门呐?”

  “去去去,少拿你三大爷我打擦!”

  切,浑身上下一点儿油水都没有,要不是出于礼貌,阎埠贵都不想搭理何雨弦。

  挥手打发了何雨弦后,阎埠贵小手一揣,蹲在门角,继续等待猎物上钩。

  今天,有大鱼!

  ……

  时隔数月。

  看着略显陈旧,但倍感亲切的熟悉门庭,何雨弦长出一口气,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了进去。

  万万没想到,离家最近的他,反而是班里最难请假的那个。

  由于粮食供应紧张,本地学生根本不予请假。

  当然,作为自由且民主的国度,学校不是强令学生不能请假,任何在读学生都有权利请假,但批不批是学校的事。

  可以请假在宿舍休息,这个基本当天就能批,但若是请假离校,那可等去吧。

  何雨弦开学第一周申请的请假条,直到前两天才批下来,然而这个时候,学校已经在为放寒假做准备,

  请假条,有等于没有。

  偏远地区的同学还好一些,因为但凡请假,肯定是有急事,大多数都会批准。

  离得近的,除非家里老娘生孩子,或者老爹嘎了,要不然一律不批准假期。

  61年下半年,正值粮荒高峰,地方上粮食极度短缺,定量供应,口粮标准极低且常难以足额供应。

  学校不一样,自始至终高校始终处于足给状态。

  虽然供应差,大部分时候都只有粗粮甚至代食品。

  但学校食堂无论如何艰难,始终坚定的保障留校学生基本口粮,哪怕只是饿不死的最低限度。

  让学生离校意味着学校对其生活口粮失去了最基本的保障能力,承担着学生可能在外挨饿甚至发生意外的巨大政治责任。

  还有一点,有个别学生会把学校发放的补给攒下来,趁着回家把粮食带回家,然后空着手回家。

  在家没得吃,是死是活由家里人负责,街道处负责。

  但在学校,哪怕是明知学员把粮食都留给家里了,学校也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学生饿死。

  都是按量来的,有人多吃一口,必定有其他人会少吃一口。

  长久下来,极大的加剧了学校粮食供给的稳定性。

  所以学校干脆就是不放行,甭管是谁,过年过节都在学校住。

  省的把简单的事情弄复杂。

  寒假期间,覆盖一个特殊的节日——春节。

  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过年。

  过年回家,这是每一个国人刻在骨子里的执念。

  行万里路脚下有根,最美的还是回家的路。

  下刀山,下火雨,拦不住游子回家过年的心。

  连校领导都得回家过节,把学生强行拦在学校,说不过去。

  而且,拦不住。

  当然,拦不住只是对新生而言,有经验的老生,在头放寒假的前一天便自觉递交了留校申请。

  学生户口在院校的集体户口上,粮食补给自然也是在学校这边。

  放假回家不是说收拾东西直接走人就行,没那么简单。

  放假每个人前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到学校总务科开具《临时粮食供应转移证明》

  放假多少天,临时证明便有多少天的有效期。

  学生放假回到老家后,凭借这张临时证明,可以去当地粮站领取放假期间所需粮食。

  然而,证明是有了,粮食不一定有。

  本地粮食补给本来就不够吃,冷不丁突然加塞一个“外人”。

  上哪去变这些粮食出来?

  没有粮食怎么办?

  老生最有发言权了。

  要不就饿着,要不就吃家里本就不富裕的粮食。

  据不完全统计,61年寒假回家的新生,有37人未能如期返校。

  查无此人……

  所以今年老生都学聪明了,宁肯留在学校过个异地年,也不回家给家里添麻烦了。

  当然,这事跟何雨弦没关系,他不差这点吃的。

  说实话,这么长时间不回家,还有点想呢。

  想干妈,想嫂嫂,想筱筱,想菲菲……

  平时在家也没觉得怎么样,反而因为被唠叨的多了有些烦。

  但一离了家,那股子思念之情总是时不时的涌上心头。

  这不,临转粮证一办下来,立马颠颠跑回了家。

  何雨弦是先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