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飘天文学>书库>历史军事>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八百五十五章 新士农工商

第八百五十五章 新士农工商


  罗莉安在这七天时间,也没闲着,她在维护总督的形象,出席了两个奠基仪式。

  一个是养济院,养济院收留鳏寡孤独的老弱病残,是一种社会保障,是一种兜底机制,是大明标志性的建筑之一,主要是增加金池总督府的稳定性。

  第二个奠基仪式,是金池学堂,从蒙学到大学堂,整个规模不输于京师大学堂,一共四期,占地超过了一千亩,总计投入超过了五百万银,目的是建立一座能够培养本地学子的大学堂,这个学堂的第一期还是蒙学到三级学堂,大学堂还在规划之中。

  罗莉安看着奠基仪式上的碑文,上面是皇帝陛下亲笔御书,行知者一,信实而已。

  大明皇家格物院、皇家理工学院、九龙大学堂都有一模一样的卧石碑文,落款是朱中兴。

  在卧石的背面,则刻着一段话,这段话是俗文俗语。

  “知识是有毒的,只要你学了,你很难再去伪装自己没中毒之前的样子。”罗莉安读了一遍后,有些莫名其妙,她不太理解这句话的具体含义,这句话是格物院社科博士耿定向说的。

  罗莉安回到总督府后,询问了邓子龙,这句话的具体含义。

  邓子龙想了想问道:“你说,收敛的反义词是什么”

  “发散”罗莉安想了想回答了这个问题。

  “你看,这就是这句话的含义。”邓子龙笑着说道:“收敛的反义词是放肆,不是发散,但你读了很多的算学书,收敛的反义词就变成了发散。”

  “知识就是知识,读了书就是中毒,是很难去伪装的,闻思修并进,得般若智慧,是为知见障。”

  邓子龙引用了一句佛偈,描述了这句话的本意,就是听闻、学习、思考、修行、实践等多方面齐头并进,就可以获得大智慧,人和人在认知上会产生差距就是在学习上。

  这句话就是劝导学子好好学习,不要荒废学业,否则会闹出写诗不懂诗词格律,写词不懂词牌平仄,写算学证明主等于6这种笑话来,弄得人啼笑皆非。

  有些东西,闻思修并进后,你知道了,就再也回不到不知道时的状态了,闹出笑话,就有一种没有被知识污染过的清澈愚蠢。

  这也是普及教育的意义,多读书明理,就不会上读书人的当了,至少这些读书人撒的谎,一眼就能看穿。

  金池总督府的发展是令人欣喜的,一切都欣欣向荣,而邓子龙对金池总督府的开拓有长远计划,用十到二十年的时间,把沿海所有适合登陆的港口,全部占领。

  这样一来,泰西的殖民者就是发现了绝洲,也无法攻克大明修建的堡垒,就像大明很难攻陷太平洋东岸的殖民者堡垒一样,因为真的太远太远了。

  金池总督府已经打通了前往大铁岭卫的航路,这条航路是季节性的,一到夏秋两季,狂暴的海浪会撕碎一切想要通行的船队,到了冬季,因为沿途港口结冰,让船只通行受阻,只有春天到夏天才是适航的时间。

  即便如此,也是打通了粮草到矿区的生命线,为矿区提供最基础的物质保障。

  大明海外总督府的发展,欣欣向荣,而大明京师终于准备过年了。

  万历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大明过年休沐前的最后一次廷议。

  朝廷一次性召回了三位巡抚,陕西的沈一贯、山东的王一鹗、松江府的申时行,并且委派了新的巡抚,来自河南的刘光国前往陕西履任,隆庆二年进士;来自浙江的宋应昌履任山东,嘉靖四十四年进士;

  大明之所以要一次性把三位重臣招回京师,是为了大明皇帝南巡做准备。

  七岁的皇长子朱常治监国,九卿共议形成决议、司礼监批红交给皇长子盖章,一切奏疏抄送南巡皇帝进行最终的裁决,如果陛下不准,再进行修正。

  而沈一贯、王一鹗、申时行,都在新九卿的名单之上。

  这看起来像是虚君制,但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最早这么干的是成祖文皇帝,朱棣整天北伐,玩腻了才回南京看看,仁宗朱高炽当了二十年的常务副皇帝,处理大小事务;

  宣宗皇帝亲征平叛,平定汉王之乱的时候,也短暂的由襄王监国,襄王监国主打一个不粘锅,朝臣说啥他做啥;

  再之后就是英宗主少国疑,在正统九年,三杨相继离开了朝堂后,虚君制结束;

  正统十四年英宗去了瓦剌留学,朝堂为了反击瓦剌,在正统十四年到景泰元年,短暂有了虚君制;

  到了孝宗朝,孝宗一辈子都没自己做主过。

  最近的一次,就是隆庆到万历五年,隆庆皇帝神隐,只喜欢开后宫,万历初年主少国疑,张居正作为明摄宗,总理国务。

  所以,这种短暂应急的虚君制,也算是祖宗成法,这几次虚君制的结果,也是有好有坏。

  沈一贯、王一鹗、申时行这新九卿中的三位,也是久经考验的封建战士,大明皇帝春秋鼎盛,他们不敢也不会制造什么幺蛾子,恶心大明皇帝。

  这里面最特殊的就是王一鹗了,王一鹗作为徐阶的弟子,本来新九卿没他什么事儿,但他在杨巍案中,表现十分良好,杨巍不是没有尝试勾连王一鹗,但王一鹗太忙了,他那段时间忙着海带、盐场扩产,事发之后,王一鹗才明白了杨巍的书信里,话中有话。

  朱翊钧翻动着手中的奏疏,对着朝臣们说道:“王一鹗不太想回朝,说自己德薄功浅,打算在山东巡抚的位子上干到致仕,他说,他要山东富起来。”

  王一鹗不愿意回京,他觉得自己这个徐阶弟子的背景,在京师也不能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说了也没人听,也没人理,结党都没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