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飘天文学>书库>历史军事>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八百七十九章 既要治标,也要治本

第八百七十九章 既要治标,也要治本

  大明已经形成了一批事实上的文化贵族,他们同气连枝,他们有普遍的共识,他们认同自己的阶级,在唐代之前,这些人被称之为门阀世家。

  朱翊钧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是从袁可立拜师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情况。

  当了解了这一事实之后,大明皇帝的行为,开始暴戾了起来,甚至变得蛮横、且不讲道理,之前的皇帝,还是讲流程,但现在已经全然顾不得了。

  袁可立写了拜帖,门房居然直接留在了门厅,而不是送给陆树声,陆树声居然还是在贡院舞弊的事情在京师传开后,才知道袁可立入了京师。

  当时局势尚不明朗,陆树声没有马上行动,等待袁可立中了榜眼,陆树声才去全楚会馆讨要。

  而三两句话,张居正就选择了放人。

  朱翊钧从这个事情里看到了几个问题。

  首先,就是门房哪里来的这么大的胆子,居然敢截留给陆树声的拜帖?门房显然是可以分辨哪些是重要的人,哪些不重要。

  门房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朱翊钧让人找来了全楚会馆和陆府的拜帖,全都看了一遍,明白了其中的缘故。

  不是从拜帖的纸张、墨水上去分辨,有些个想要攀龙附凤的人,会专门去寻找一些珍贵的纸张、墨水来写拜帖,这在高门大户的门房眼里,简直是笑话。

  门房是从行文、遣词用句、书法上进行的区分。

  袁可立是穷苦出身,世袭的百户就像是没有一样,生活十分的困苦,他们家也没出进士,他是头一个入京赶考的,所以很多规矩他不懂。

  他的拜帖写的非常恭敬,而且为了防止自己闹出笑话,从行文、遣词用句上,袁可立都仔细斟酌了。

  这种仔细斟酌,反倒是让门房看穿了袁可立的背景,只有有求于人,才会在一封不重要的拜帖上,如此的郑重,堆砌辞藻。

  真正的高门大户、重要的客人,拜帖不会有那么多的辞藻堆砌,但是不经意间会在字里行间,显露几个显得十分高级,普通人根本无法接触的词语,整本拜帖浑然天成,没有任何故作姿态。

  比如匆匆一晤、瞬逾数载、玄圭告成、裹粮跃马、翕受敷施等等。

  就连行文格式上,也是天差地别。

  比如袁可立就没有花押,花押就是将个人的姓名或者字号,进行专门的设计,尤其是一些很有特色的地方豪族,他们家的花押,十分漂亮,就像宋徽宗的‘天下一人’花押一样的好看。

  而书法就非常简单了,馆阁体可是需要专门训练的,每一个字的大小、间隔都是有要求的,但馆阁体是应试的字体,通常不会出现在拜帖这种私人信件之上。

  门房一看到袁可立的拜帖,不需要细读,只看落款,十分工整的名字,那就是小门小户,跑到陆府来讨饭来了,立刻就开始为难,不给人事,不给你送拜帖,你想拜师,得学程门立雪,以示诚意。

  一看落款是精心设计的花押,一看行文大部分能看得明白,突然有地方看不懂,那就是贵客,既不会要人事,也不会怠慢,会立刻请到府中等候,而且还会上杯好茶,再派个丫鬟专门伺候,防止怠慢了贵客。

  第二个问题,张居正为什么立刻选择了放人?一个背叛了张居正,被迫致仕的前礼部尚书陆树声,都打上门来了,张居正居然要给这么大的面子?

  不光是陆树声还有王世贞,王世贞把张居正笑话为泥腿子都没洗干净,说张居正出身不好,而且不止一次说过,但张居正并没有对王世贞如何,甚至还给他寻了个郧阳巡抚的差事。

  只不过王世贞在郧阳巡抚的位置上四处游山玩水,寄情于山水之间,无心政务,最后被罢免了。

  陆树声这个人好对付,可他背后可不止他一个人,是陆、林两家,尤其是松江青浦林氏,也是松江地界极大的家族,王世贞同理。

  张居正清楚的知道,陆树声、王世贞的背后是门阀,这些门阀同气连枝、世代姻亲,即便是素未谋面,也可以以世交相论,不仅仅是交情,这些门阀的利益,完全捆绑在了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门阀,阀是单向通行,连陆树声府中的下人,都清楚的知道别人一辈子都不可能知道的规矩。

  张居正不得不卖这个面子,在官场上,他是高高在上的元辅,但是不在官场上,他就是个出身不太好的进士,既没有世交,也没有世代姻亲,更没有完全的利益捆绑。

  第三个问题,这些普遍默契,到底是靠什么维持的?有些甚至相隔千里,却素未谋面,居然能够一见面,就确定了对方就是‘自己人’。

  朱翊钧很快就知道了,通过各种奇怪的规矩,来确定自己人的范围。

  你遵守这些规矩,那就是同类,不遵守甚至不知道这些规矩,那就是异类。

  阶级认同高于族群认同,如何判断阶级,甚至只需要一眼就可以判断。

  朱翊钧在单独宣见袁可立的时候,就伸出手,他的手和袁可立一样的粗糙,显然是长期习武、务农留下的老茧,熊廷弼也会种田,他一个放牛娃,得什么都会,否则早就饿死了。

  从袁可立拜师这一件事上,朱翊钧看到了大明存在着事实的文化贵族,他们用各种规矩,来确定是否是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进而将他人拒之千里之外,形成事实上的阶级壁垒。

  穷尽一生,哪怕就贵为元辅,你都入不了门,别说通过科举,鲤鱼跃龙门逆天改命,你就是马上夺天下,做了皇帝又如何?

  兖州孔府对大明皇室相当的不屑,凤阳朱,暴发户,就是最典型的例证。

  你朱元璋得了天下,你依旧是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