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飘天文学>书库>历史军事>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六百一十七章 人力可胜天,天弃人不弃

第六百一十七章 人力可胜天,天弃人不弃

张居正神情极为振奋的说道:“臣从解刳院了解到,天花也分为几种,都是天花,可即便是轻症也有超过30%的死亡率,若是严重或者出血,必死无疑!以山西大同五里寨为例,万历八年爆发天花,最后封闭城门,再打开时,一万五千丁口,只剩下五千人了。”

  “若是牛痘真的有用,当真是生民无数,岐圣再世!”

  “以何等论功?”朱翊钧作为后来者,他其实对天花的可怕和天花造成的危害,无法感同身受,因为他没有经历过,后世是一个没有天花的世界,而且连牛痘都不种了,肩膀上种的花是卡介苗,不是牛痘。

  朱翊钧无法理解时人对天花的恐惧,但朱翊钧经历过生死,他知道,死真的很可怕,生死之间有大恐怖。

  “一等功赏!”张居正十分确切的说道,今年的技术进步奖已经名花有主了,甚至等不到过年颁发了。

  庞宪代表解刳院拿下一枚一等功赏奇功牌。

  “陛下,在天花爆发的地方,只能封闭城门,无论老幼妇孺,都要关在城里,直到每个人都感染、病发、死亡,等于说是…朝廷抛弃了黎民,现在终于有办法了。”张居正攥着拳头,用力的说道。

  从封闭城门,再到开启,是三年时间,大疫三年。

  天花爆发的地方,都是死绝之地,任何一个城池经历了天花,都要废弃一段时间,这也有了各种天弃的传说。

  朱翊钧的农学老师徐贞明的老师马一龙,曾经说过,人力胜天。

  老天爷抛弃了此方黎民,但是朝廷不抛弃此方黎民。

  天弃人不弃!

  牛痘法真的有用,当牛痘法广泛使用的那天,陛下就是立刻宣布自己是真武大帝转世,也有大批的拥趸,坚信不疑。

  战争、瘟疫是杀死人类的最大杀手,旗鼓相当,不相伯仲,往往相辅相成。

  “庞宪,终究是要青史留名了,他是第一个种痘者。”朱翊钧朱批了张居正为解刳院集体请功的奏疏。

  三娘子还没走,她一直在等庞宪结束观察期后,和庞宪了解这种法子的结果,草原也深受其害,天花从汉朝的时候,就被叫做虏疮,意思是从北虏匈奴传来的恶疾。

  草原上,天花肆虐。

  人痘接种防治天花有四种,痘衣法、痘浆法、旱苗法、水苗法,每一种都是用的人痘病毒,极其危险,而牛痘法几乎不起痘,更不会致命,这就是牛痘法的奇妙之处。

  “那就先试试吧,从京师开始推而广之。”朱翊钧决定先试点,还是从京城开始。

  崇祯年间,因为空前的少雨多旱,蚊虫老鼠泛滥成灾,从山西为源头的大瘟疫时代来临,伴随着旱灾,百姓不得不迁徙,瘟疫被带到了华北平原,这场瘟疫既是大鼠疫,也是天花肆虐,因为当时有疙瘩瘟之称。

  崇祯十四年,沿街小户,收掩十之五六,街坊间的儿为之绝影。有棺无棺,九门计数,二十余万也。

  京城爆发了超过超大瘟疫,十家里有五六家都要收掩埋尸体,街上房间看不到一个人,有棺材的、没棺材的死人,光是九门计数,就超过了二十万。

  崇祯十六年八月到十二月,再次爆发瘟疫,以最保守估计,和崇祯十四年的规模相当,李自成在攻破大明帝国的京师时,没有遭遇到任何抵抗,因为他面对的是一个‘白骨道旁、人鬼错杂,日暮人不敢行’的死城。

  王希元跑到皇帝这里诉苦,说自己苦,自己累,顶不住了要致仕,是因为他肩上的责任真的很重,王一鹗那会儿京师人口密度还比较低,沈一贯的任期极短,王希元是真的接了个烫手山芋,越来越多的人口,防疫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王希元是事务官,要处理这些事,处理不好就要担责任。

  “《荀子·王制》曰: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此为圣王之制也;《管子》曰: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

  “陛下,这两年京师肉眼可见的绿了起来。”张居正谈到了环保,说起了京师肉眼可见的变化。

  荀子在王制一篇中提到,草木繁荣生产的时候,斧头不要入山林,这是法自然的圣王制度,山泽要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开发,在草木生长的时候把它砍伐,是违背自然的。

  法自然是先秦诸子的都认可的共同认知。

  京师绿了,就是这些年张居正察觉到的最大的变化,从灰蒙蒙的一片,到现在的绿意盎然,就连附郭民舍也种了树,家家户户门前都有树木,再加上顺天府大力植树,来应对贱儒对西山煤局的攻讦,最终得到了这一结果。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极大,自从西山煤局以六文一斤煤,稳定供应煤炭之后,砍柴夫、抬柴夫没有消失,他们不再进山,而是集中在煤市口的附近,西土城豪奢户因为在皇帝病危时候,鼓噪风力言论被斩首,煤市口已经归了工部管辖。

  自然恢复的很快,飞鸟将远方的种子带到了各处,在雨水的滋生下,生根发芽,无人打搅中逐渐长大,开花结果,山林、草地在山野间出现,田间地头也多了树木,风一吹,枝叶婆娑,摇曳着树影。

  张居正颇为唏嘘的说道:“或许这就是天志,这三五年来,京畿算得上是风调雨顺,冬天下雪冻死了蝗虫,春天下雨滋养了万物,臣在京师生活居三十年,这三五年是旱灾最少的年份了。”

  冬天下雪、春天下雨,不应该是理所当然吗?其实不是。

  嘉靖三十六年至嘉靖四十五年这段时间,嘉靖皇帝一共到祈年殿祈雪六次,只成功了一次;隆庆共六年,隆庆皇帝祈雪三次,祈雨一次;

  万历十二年为止,只有万历七年十二月初五,皇帝到天坛行大雩礼,进行了修省祈雪,洪应坛修省三天不到,大雪纷纷扬扬。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